李鄂(三国丁原:吾儿种田王!)全章节免费阅读_三国丁原:吾儿种田王!全章节在线阅读

穿越小说《三国丁原:吾儿种田王!》是作者“撞南墙的鱼”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李鄂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无系统》《非无敌流》《种田》《用格局战胜谋略》《穿越者指南》 【硬核军事,,硬核种田入坑谨慎】 “我叫李鄂,穿越到汉末已经二十年了。” “我是一个狂热的冷兵器爱好者和种田爱好者。” “中原地区黄巾军起义风头正盛。” “丁原是我义父。” “我刚刚率军端了匈奴的老窝,皇帝想封我为冠军侯。” “我真的很想要一个系统,可惜我没有”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三国丁原:吾儿种田王! 类型:穿越 作者:撞南墙的鱼 角色:李鄂 看穿越文,千万不要错过“撞南墙的鱼”的《三国丁原:吾儿种田王!》。概述为:军队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李鄂一点也不谦虚,直接把后世现成的经验一股脑拿过来抄。什么五公里拉练,整理内务,轮流担任伍长行长一样不落,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两万边军作为以后扩军的种子。三国时期大规模扩充军队的办法无非两种:改编降兵和大规模抓壮丁。前者还好,后者七拼八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几乎惨不忍睹,淝水...

免费试读 在线试读

军队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李鄂一点也不谦虚,直接把后世现成的经验一股脑拿过来抄。

什么五公里拉练,整理内务,轮流担任伍长行长一样不落,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两万边军作为以后扩军的种子。

三国时期大规模扩充军队的办法无非两种:改编降兵和大规模抓壮丁。

前者还好,后者七拼八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几乎惨不忍睹,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一溃千里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时间军队都出去操练去了,营房里空无一人,显得整洁朴素,井井有条。

“起初将士们对于如此检查颇有疑惑,但现在已经全然理解,军中经常召开此类比武将士们师们士气都很高。”

高顺亲眼看着抓好这些细枝末节之后军队整个精气神就提上来了,心中将信将疑完全被震惊所取代,也愈发觉得李鄂深不可测。

“普通士卒本就对将军感恩戴德,而军中衣食住行比家中还要好些,军饷发放足量及时,皆以此为荣。”

练兵最看重的就是忠诚度,高顺也是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汇报。

没有人生来就会练兵,高顺现在不到而立之年,正是精神充沛思维活络的时候,结合这些领先当代两千年的理念,进步神速。

李鄂一点一点看着高顺面板上治军从75涨到了90,能和这相比的也就是吕布的武力值成长了。

两人一间一间查看营房,都是干净整齐,显然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样板间,李鄂很满意。

“程昱先生认为我军应该培养不同兵种,也和将军理念不谋而合,现在已经编练完成骑兵五百,独立为营。”

“匈奴人善骑射,所以骑射手多选匈奴人,占了一半有余。”

这是高顺最大的优势,他不仅能练汉兵也能练匈奴兵。

李鄂当然知道骑兵的优势,更知道骑兵的造价,这五百骑兵说是用金子堆出来的毫不为过,接到高顺报上来的账单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五百人,一人配三匹战马两匹驮马,佩刀佩甲,还有一系列马场马舍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几乎和训练一万人相当。

按照计划一共需要编成四个骑兵营,光军马就得上万匹,所以这一年来高顺忙的不可开交。

一提到军队就不得不提满编率,这是衡量军队战斗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即便是在后世的机械化战争时代,一个十师能达到编制的90%就可视为满员,而在东汉末年,这个数字大约是60%到70%之间。

秉持着精兵政策,李鄂要求高顺将每一支军队的满编率都达到100%,为此不惜放慢组建新军队的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短短半年时间并州官军能膨胀到6万多,而李鄂仅仅扩充了1万人,还是从已经组建好的民兵当中选拔的。

两者战斗力上的差距和数量上的差距一样悬殊,边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担任伍长,拥有三年以上的从军经历,并且拥有和匈奴搏杀的战斗经验。

质量优势不仅体现在老兵的数量上,更体现在装备水平上:

边军中上到将军下到普通士兵每一个人都能披铁甲,披甲率远远吊打三国时期用棉甲皮甲凑数的军队,和这时代最精锐的中央禁军比也不落下风。

能支撑起如此雄厚编制的生产力量,也是接下来高顺要带李鄂视察的部分:炼铁厂和纺织厂!

毫不夸张的说炼铁厂就是这个时代国家的命脉,在得到官府的许可之后李鄂不惜重金打造了这座半埋在地下的厂房,全部使用砖石结构。

即使是高顺亲自到场,守卫的士兵也盘问了身份,这种警惕性让李鄂十分满意。

黄土高原土质坚硬,适合开挖大型窑洞,这里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周围四壁全部用青砖加米汤和泥加固。

千余名工人紧张而有序的分工合作,厂房的中央已经架起了多座巨型高炉,室内温度高的让人汗流浃背。

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炒钢法,利用水排鼓风机将温度加热到1300度以上,使生铁化为液态,矿粉脱碳。

在此基础之上李鄂稍加改良工艺,结合并州丰富的浅层煤炭资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焦炭炼铁,甚至可以小批量试生产钢。

(历史上成熟可以批量产钢已经是明代的事,焦炭炼铁则在宋代得到推广普及)

“将军,这就是最新打造的横刀,在环首刀的基础之上改良而来,刀身宽厚,削铁如泥。”

高顺从军械架上为李鄂取下一把横刀来,长度接近一米,握在手里沉甸甸极有分量。

“此刀经过工匠反复断打,刀身坚韧无比,进可攻退可守,是步卒近战的利器。”

身为一个领袖,李鄂无疑是通晓军事的,所以高顺在李鄂面前总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生怕出什么差错。

李鄂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横刀,这把刀距离唐代那个横刀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基本类似,全面优于汉代制式武器环首刀。

“这把刀生产费时费力,目前一个月仅能打造百余把,基本由军中伍长携带,这可以说是横刀唯一的缺点。”

视察完了炼铁厂就是纺织厂,实际上高顺对于生产管理这一块一窍不通,基本都是田丰告诉他怎样做便照搬执行。

既然是穿越三国种田,那黄道婆改良的整个棉纺织体系是一定要推广的。

和历史书上一笔带过不同,黄道婆改进的是整个棉纺织的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当时棉花脱籽的困难,也成倍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对比起炼铁厂,纺织厂就显得崭新的多,因为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的棉种,推广种植,现在才初步形成规模。

(棉花大约是在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之间由西域传入边疆地区,直到朱元璋时期全国推广)

之前纺织厂一直只生产羊毛制品,所以产量不高。

棉花纺织大体可以分为捍、弹、纺、织这四个步骤,工厂也因此划分为四个区域。

李鄂进来的时候,空中就飘荡着不少零碎的棉絮。

和炼铁厂光着膀子热火朝天的情景不同,纺织厂里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女工,汉人匈奴人都有,她们基本都是士兵的家属。

“因为纺织厂给的薪水很高,所以有不少将士们的家人都愿意来,匈奴人尤其多。”

高顺站在一堆女人中间总感觉有些不自在,虽然他也娶了一个貌美的匈奴女做妾,但是汉代男女关系远没有后世那么开放。

“非常不错,希望能在明年冬天看到将士们都穿上棉衣,力争让并州乃至天下以后不再有人冻死。”

“是,末将一定不负将军期盼!”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