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麒杨开远《边戎》最新热门小说_《边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军事历史小说《边戎》,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杨应麒杨开远,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阿菩”,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当哨骑来报说土城那边没有打起来,萧铁奴不由得脸色一沉,看来自己对那群汉人是低估了!“头!一点声息都没有,莫非他们连夜逃走了?”一个头目道“逃?”另一个头目道:“他们能逃到哪里去?他们有几百个人,一两千匹牛马,北边西边都有我们的伏哨,若是他们从那里经过不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也许他们往东边逃走了”“东边?”萧铁奴冷笑道:“那边有契丹人的大首领部族军,那些汉人......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边戎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阿菩 角色:杨应麒杨开远 《边戎》小说是网络作者“阿菩”的倾心力作。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杨应麒却没有像女真人对待俘虏一样对待汉俘,更没有将他们贬为奴隶。在这些俘虏到来的那天,他就召集所有的部民,和这些俘虏站在一起,宣告他们是平等的。列成松散队伍的俘虏们不信任地望着杨应麒,那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虽然听说现在在这里他官最大,而他说话的神态与眼光中射出的自信也明显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所应有...

第二十五章 收俘虏(上) 在线试读

对于前线的战事,杨应麒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担心——虽然在女真境内,他的消息是最灵通的——有时候甚至比阿骨打还灵通。
此刻,他的精力却都扑在民政上。
折彦冲给他送来了六百人,中途逃了几十个,到达汉部村的时候仍然有五百多人。
这次战争的俘虏大多是是契丹和奚族,这些人除了一部分被阿骨打纳入军队以后,其他大多数人都成了女真豪强者的奴隶。
杨应麒却没有像女真人对待俘虏一样对待汉俘,更没有将他们贬为奴隶。
在这些俘虏到来的那天,他就召集所有的部民,和这些俘虏站在一起,宣告他们是平等的。
列成松散队伍的俘虏们不信任地望着杨应麒,那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虽然听说现在在这里他官最大,而他说话的神态与眼光中射出的自信也明显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所应有的。
同时,汉部原居民看着这些衣裳褴褛的俘虏,则都有些不愿与之为伍。
杨应麒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呼唤张老余和周胜两人上来问道:“张老余、周胜,我问你们,在南京路,你们是什么身份?”
张、周两人一怔,那时候他们一个是头下户,一个是农奴,身份低贱。
而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汉部的头目了,一般都不愿意提过去的事情,哪知道杨应麒会当众问起。
杨应麒见他们没有回答,大声道:“为什么不回答?
好,我先说,在南京路上,我只是一个奴隶!”
俘虏大哗,张、周二人则面面相觑,都很不理解,不懂得杨应麒为何要自暴昔日之短。
杨应麒道:“你们为何不敢说?
是为过去的事情感到耻辱么?
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敢直言自己的过去,也并不以那段经历为奇耻大辱。
为什么?
因为当时我做奴隶是被迫的,那不是我的本心!
我身是奴隶,可我的心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身份上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
人格上的自尊才是真正的尊贵!
人最怕的不是被迫做奴隶——因为那总有翻身的一天。
但如果连心也被奴化了,那这个人——甚至他的子孙都将永远沉沦!”
那群俘虏听了这些“奇怪”的话或感讶异,或感不解,或者干脆就是一脸的麻木。
但张、周等汉部一年来见闻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听了这翻话却都若有所思。
杨应麒本没打算这些俘虏会被他感动,他这番话,就是要说给汉部原居民听的。
杨应麒问张老余道:“老张,我再问你,两年前,你和这些人……”他一指底下:“有区别么?”
“没有。”
张老余想了想道:“也许比他们还糟。”
杨应麒道:“那你觉得他们和我们一起,一年后会如何?”
张老余想了想道:“我想,会和我们一样吧。”
“不错。”
杨应麒道:“他们现在是俘虏,但以后便不是了。
等他们习惯了我们这里的生活,就和我们一样了。”
对着俘虏群,杨应麒大声道:“大家听好,这里是汉部!
我,现在是这里最大的首领!
我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不是俘虏了!
我会让你们有住的地方,有吃的东西,有穿的衣服,会给你们找事情做,只要你们足够勤劳,将来就会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一个有钱人。
如果你们足够聪明,我还会让你们做首领!”
底下没有声音,过了一会,一个人壮着胆子问道:“大人说我们不是俘虏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
张老余等首领听了这话都大大不悦,杨应麒却道:“可以,不过要等登记过姓名、领过了安养费再走。”
听杨应麒好像是说真的,那群俘虏的胆子又大了一些,方才说话那人又问道:“安养费?”
杨应麒:“今天之内,我会发给你们每个人一小笔财物,大概够你们十天的生活。
愿意留下来的,就用这笔小钱过活,十天后再发。
不愿意留下来的,就用这笔钱回家去!
不过,你们做了决定之后,就不能轻易改变。”
杨应麒指着东边那个村子道:“待会你们列队到那边去,那个村子是起给你们住的!
你们登记了姓名,决定了去向,就可以领东西了。”
又对汉部众人道:“好好照顾他们,他们和我们当初的处境是一样的!
而将来,他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许会成为我们的亲人。”
俘虏们将信将疑地由几十个工兵领了过了。
汉部许多人都在杨应麒等首领的动员下上前关心,拉些家常,一路以来患得患失的俘虏们都渐渐安心。
备战这段时间以来,杨应麒除了扩建了母村以外,又建成了三座村子,每座村子大概可以容纳一千来人的样子,房子都简单而宽大,一房一炕,每村都引有水流。
这些子村各种设施远不及母村齐备,但考虑到了各种生活需要,也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但这必须由村民自己去努力。
东村是第一个建成的村子,这里已经备下杨应麒准备好的衣物,由顾大嫂带领着六十个人,分二十组派发。
每一组三人,一人负责问话,一人负责登记,一人负责发放衣物。
问话十分简单:姓什名谁,是否愿意留下,是否识字,以前做过什么工作。
问话人又打量了被问者的体魄,然后告诉登记者。
由于有秩序,登记和发放物资的事情进行得很快,五百六十几个人只有二十几个决定离开。
留下来的人或是因为苟安,或是因为害怕汉部的人说话不算数。
不过看到汉部放那些人离开,留下来的人反而安心——毕竟汉部守住了他们第一个诺言。
他们住进了炕房,每五人一间,每间房有一个汉部原居民陪伴着——一共是六个人。
此时已是十月,天气颇为寒冷,但房中有炕可用,住在里面无寒冻之忧。
杨应麒在离开东村前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是俘虏了,而是东村的村民。”
杨应麒组织人连夜把登记的情况理了一遍,根据体魄、特长和经历把东村的村民分成五拨:其中一百人由杨开远留下的二十几个工兵种子分头训练作新的工兵;一百五十人归周胜管理务农;琉璃屋与锻造所各得五六十人;一百人将派发到煤场、矿场做工;剩下的人到蒙兀儿的牧场帮忙。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