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精品选集破晓之行》张正无全集免费阅读_《精品选集破晓之行》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最具潜力佳作《破晓之行》,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张正无,也是实力作者“寿水居士”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无重生、系统等金手指,纯丧尸模式类故事。一个苟活于末世的普通人,在面对承诺、责任、情感、家国时,将何去何从?我们一起,冲出破晓,拥抱黎明!...

点击阅读全文

破晓之行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寿水居士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张正,《破晓之行》这本 的标签为科幻、末世并且是科幻、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79章 娃娃鱼,写了57.6万字!

破晓之行

一、作品介绍

小说《破晓之行》,是作者“寿水居士”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张正无,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一路上的车群中,我们也没有再见到幸存者了,末日降临已经十五天了,我认为没有人会在行尸环伺的地方活这么长时间,要么逃走了,要么被咬融入了它们。清理完那群40来只的行尸群,我在翻找车辆物资时候,发现了两具没有任何伤痕的尸体。尸体因为温度较低,没有大规模腐烂,但身体颜色较深,还蜷缩在一起,明显是饿死或者冻...

二、书友评价

不错不错,情节一直没有垮,必定追到完结了!另外想请求作者,一定不要烂尾啊!我知道你数据不好,已经在书荒里帮你拼命推了!

这本书很符合末世,一点也不无脑好评[赞]

看了三十万字了,追评一下: 剧情不垮,一直有兴奋点。情节生动,逻辑合理。可别埋没了!

不错,已经追了快三十万字了,没有水文,很耐看!

这故事不错,准备一直追了,剧情精彩,感情戏也不尬。写到家国情怀时也不会太突兀。

作者是懂武术的吗?感觉很多武术的描写很详细。还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应该比较丰富,作品里面写的很多生活中的场景都很细致。

三、热门章节

第173章 林中灰墙

第174章 蛇场惊变

第175章 西美间谍

第176章 胁迫

第177章 复盘推断

四、作品试读


我推测这是他们保存体力的一种方法,在没有可直接摄取的食物时,他们会让自己处于休眠状态,保证能有更长久的游荡、捕食能力。

另外那五百米的空白距离也让人匪夷所思,想到行尸休眠都是在背阴的地方,五百米的那一段没有车辆可以遮阳,我想这就是原因吧。

可能是因为当时军队在桥上设置防线的原因,接下来的路程可谓是一路通畅,我们从桥上直接走上了连接着的高架,又从高架桥走上了高速公路,只有小部分的路段存在一些拥堵的情况。

我们又见到了几次休眠的行尸群,但规模都不如桥上的那一群大。我们甚至为了研究,专门停下车,费工夫清理了一个约40只行尸的小规模尸群。

最后发现除了刚醒来似乎动作稍慢一些,它们与我们之前见到的行尸没什么太大区别。

一路上的车群中,我们也没有再见到幸存者了,末日降临已经十五天了,我认为没有人会在行尸环伺的地方活这么长时间,要么逃走了,要么被咬融入了它们。

清理完那群40来只的行尸群,我在翻找车辆物资时候,发现了两具没有任何伤痕的尸体。

尸体因为温度较低,没有大规模腐烂,但身体颜色较深,还蜷缩在一起,明显是饿死或者冻死的。

我心里不免恻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么会想办法逃出去,要么宁死也得拼一下。

所以也很不理解这些人的心态。我甚至觉得活下去的勇气远比活下去的能力重要。

从这些车里找到了一些饼干、牛奶、方便装的鸡翅、鸭脖、卤蛋等小吃,我们继续向西行进。

过了华江,来到南陵北部开发区后,我们离毗邻江北省的徽州省仅有不到50公里的距离了,不知道那里还有什么等着我们。

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继续向着徽州省进发,途中还是隔一段路就会遇到拥堵的车辆群,都是因为车辆群的最前方有车辆发生事故把路堵死。

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得不停下来,要么通过噪音引尸法,回头找几辆能动的轿车开过来,一辆躲人,两辆引尸。等行尸被引到后车后,我们再上车打火走人。

自从在综合市场外面我们遭遇了喇叭不响的危机,现在公路引尸,我们都是用两辆车来鸣笛。

如果遇到拥堵的车辆留出的缝隙较小无法通过时,我们还必须想办法清理出可供我们车队通行的缝隙。

这样一来我们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面。但好处是高速公路的封闭性、偏远性,保证了我们不会遇到像城市中那样,突然从四面八方围拢的行尸群。

就这么我们走走停停,走到了太阳即将落山,快走出南陵市时,我们又遭遇到了一次危机。

在江北省和徽州省交界的最后一个收费站郑庄收费站前约两公里处,我们的车队靠边停了。

因为远远的望见,郑庄收费站前密密麻麻的停的都是车,延绵有500-800米。虽然看起来游荡的行尸不多,但我们都知道,应该有不少行尸躺在车旁休眠。

从刚才经过的几个车辆群的尸群规模来看,十几辆车聚集的尸群最少有30只行尸。而30辆车聚集的尸群大概有50-80只。

小说《破晓之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