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无聊(历史人物1历史人物2)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全文历史不无聊历史人物1历史人物2

《历史不无聊》是作者“北和”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小说推荐,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历史人物1历史人物2,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由于春秋笔法的存在,不同的人对史书会有不同的阐释,从而形成岐义。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史书,传注应运而生,如《周易》、《诗经》等都有传,而裴松之则为《三国志》作注。不过,就算这样,后人对史书的某些记载的仍存有争议本书对一些人们一直存有争论的历史问题,结合史料记载,客观进行对比分析,还原历史真相。...

点击阅读全文

历史不无聊

小说《历史不无聊》,是作者“北和”笔下的一部​小说推荐,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历史人物1历史人物2,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为了使国家混乱的局势尽快稳定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及发展。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及使用上,汉文帝的做法也为后人所称赞。汉文帝用人唯贤,不注重资历出身。如张释之原来只是一名骑郎,但他对一些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而且为人又刚正不阿,因此受到汉文帝的...

在线试读

冯唐,西汉代郡人,因行孝而闻名,初举孝廉入仕当郎官,然,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二代君主都不受重用。后来,汉武帝准备启用冯唐,但冯唐已经是九十多岁的古稀老人,无法再入朝为官了。

“冯唐易老”的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但真正让这个典故名噪千古,却是唐代大才子王勃。王勃在他的不朽之作《滕王阁序》中留下了“冯唐易老”的名句,冯唐也凭借《滕王阁序》的影响力而广为人知。

不过,王勃并不是在为冯唐鸣冤,他是借冯唐的例子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不坠青云之志”,并且要“处涸辙以犹欢”,以避免“冯唐易老”的窘况出现。

那么,冯唐为何会成为王勃作品中蹉跎岁月的典型例子?他是因时运不齐才得不到升迁机会的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汉文帝、汉景帝说起。

一、汉文帝、汉景帝均是一代明君

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司马迁。

公元前180年,在平定了诸吕之乱后,名声在外的代王刘恒被陈平、周勃迎立为帝,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开始励精图治。为了使国家混乱的局势尽快稳定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及发展。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及使用上,汉文帝的做法也为后人所称赞。

汉文帝用人唯贤,不注重资历出身。如张释之原来只是一名骑郎,但他对一些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而且为人又刚正不阿,因此受到汉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廷公车令,后又升任为廷尉(朝廷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汉文帝十分重视人才,虚心听取他们的谏言并付诸于行动。如贾谊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业生产,并且保持一定的粮食贮备,以预防在饥荒及战乱发生时,出现社会秩序不稳的现象;而晁错则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即由政府出钱将百姓迁至边境,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这样他们就可以闲时耕种,战时出征了。

对于这些合理化的建议,文帝都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

人才选拔制度方面,汉文帝开始将察举制做为选官制度(汉武帝完善了该制度)。他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通过实行察举制度,既保证了录用人才的质量,又可确保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公正公平,一举二得。

汉文帝之后的汉景帝同样是一位明君。经过他们的励精图治,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徐晃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曹操)。”在这个问题上,冯唐与徐晃一样是幸运的,因为冯唐遇到的汉文帝、汉景帝都是公认的明君,这让他无须纠结“患不遭明君”这个烦人的问题。

但是,得遇明君只是前提,要想有所作为,升官加爵,还是得靠自身实力才行,而这,恰恰是冯唐的弱项。

二、举孝廉入仕为郎官,泯然众人难出头

冯唐因为行孝著称于当时,因此得以举孝廉入仕,加入官僚系统。正常情况下,举孝廉入仕后的任用、升迁有两种情况:

在朝廷任职:先任郎官,再根据个人能力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

在地方任职:先为令,再根据个人能力迁为长、丞,之后迁为太守、刺史等官。

可见,朝廷对官员是有考核的,只有表现好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进入晋升通道。

举孝廉入仕的冯唐被留在都城任郎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于活,更容易引起他的注意。

可惜的是,冯唐始终默默无闻,未能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直到熬白了少年头,才再次被举荐当中郎署长。不过,他的职位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是郎官。

在此期间,同为郎官的张释之(以赀选入仕),却因为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三年之内连升五级,官至廷尉。

同为郎官,冯唐熬白了少年头都无法前进一步,但张释之却在三年之内连升五级,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真相很伤人,那就是冯唐在当郎官期间始终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识,也没有表现出远大的志向,无法引起用人唯贤的汉文帝的注意,失意在意料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唐醒目的白发引起了汉文帝的注意,这次,冯唐能抓住机会吗?

三、一见汉文帝,冯唐巧用激将法

一天,汉文帝经过郎官署时,一位白头郎官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郎官是入仕时的初级职位,正常情况下都是由年轻人担当,现在竟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其中,莫非有冤情?

做为一位贤君,汉文帝是不允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存在冤情的。于是,他向冯唐询问相关情况。对于当了多年郎官的冯唐来说,能够和文帝说上话,这可是大姑娘拜天地——头一回啊 !

当文帝得知冯唐的老家在赵国时,就问冯唐是否认识赵国名将李齐,因为李齐是文帝的偶像。冯唐对文帝说:“赵国最厉的将领是廉颇、李牧,李齐比不上这两人。”接着又说:“因为我的祖父和他们是同僚,所以知道这些情况。”

汉文帝不禁叹息:“为什么我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呢?如果有他们,我就不担心匈奴入侵了!”

冯唐抓住机会实施激将法,他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的。”冯唐此话太伤人,即使是好脾气的汉文帝也受不了,他怒而拂袖回宫。

汉文帝中了冯唐的激将法,他回宫后越想越纠结,于是再次召见冯唐,问他:“你为什么要当众让我出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听了,谢罪道:“我是个粗人,不知道忌讳回避。“就这样,冯唐的激将法实施成功,从此,汉文帝记住了冯唐这个人。

四、再见文帝:冯唐以古否今成败笔

第一次见面时,冯唐用激将法成功让汉文帝记住了他的名字,他有强烈的预感,汉文帝即将重用他。

果然,一段时间后,为匈奴入侵之事犯愁的汉文帝突然想起了冯唐,于是召冯唐进宫,问他:“你根据什么认为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说道:“古代的君王在将军出征时,都要跪着送别,并约定内政由君王决断,而将军则全权处理国门之外的事。我的祖父说过,当年李牧在驻守雁门郡时,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官吏,而且防地内郡县的租税都要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使用,这就是李牧能够成功的原因。“

“我听说云中郡的郡守魏尚,他就是采取李牧当年的方法来驻守边疆的,而且卓有成效。但是,仅仅因为他多报了六个俘虏,陛下就将他治罪,我认为陛下的法令过于严苛了。由此可见,即使陛下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也不会重用的。“

此时,冯唐还没有意识到,他以古否今的做法是做为君主的汉文帝所不能接受的。

在竞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为了能让国家生存下来甚至脱颖而出,各国的国君跪求臣下或者放手让将军在外全权处理军、政事务是常见的事,当年秦昭王就曾长跪请求范睢赐教。

但是,这只是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做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强调的是以法治国,对触犯律法者零容忍,所以才会出现魏尚多报六个俘虏就被治罪的情况,因为这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冯唐用战国时的例子来否定汉朝的法律,说明冯唐观念陈旧落后,他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做为一位睿智的君主,汉文帝通过此次对话,彻底摸清了冯唐的实力。因此,他只是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这是他认为冯唐能力所能匹配的最高职位。

五、力有不逮,冯唐易老

汉文帝为冯唐量才而设了车骑都尉这一职位,使冯唐终于摆脱了做白头郎官的尴尬,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何尝不是汉文帝逃避诟病的妙招呢!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此时,冯唐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机会,被汉景帝任命为楚相。看起来,在经过多年的等待后,冯唐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了。

但是,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爬得高虽然看得远,但也可能会摔得更惨。冯唐当上楚相后,不久就被因故免职,而且在汉景帝在位期间永不录用!

直到汉武帝即位后,下诏举荐天下贤良之士。这时才有人举荐冯唐。汉武帝打算重用冯唐,但此时冯唐已年逾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汉武帝改为任命冯唐的儿子冯遂为郎官,子承父职。

事实证明,汉文帝是知人善用的贤明之君,他根据冯唐的能力,设了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车骑都尉,这是冯唐的能力所能匹配的最佳职位。

六、结语

“伯乐何惜,赤兔常有,明君可遇不可求。”古人视得遇明君为人生可遇不可求之事,但冯唐却没有此烦恼。他梅开二度,连遇汉文帝、汉景帝两位明君,可谓是羡煞辛弃疾!

但是,冯唐虽得遇明君,但仍留下“冯唐易老”的遗憾,究其原因,我们可发现,冯唐能力不足而且观念落后,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被时代所抛弃。

冯唐入仕当郎官后,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以及做出突出的政绩,证明他可以胜任更高的职位,最终岁月磋砣,白了少年头。而同为郎官的张释之,却因为能力突出、刚正不阿而在三年内连升五级。冯唐与张释之的能力孰高孰低,高下立判,同时可看出,汉文帝坚持了用人唯贤的原则。

而当汉文帝主动给机会让冯唐发挥时,冯唐却暴露出了自身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缺陷。他以战国时代的事例来否定汉文帝依法治国的政策,这因循守旧的做法当然不能获得汉文帝认同,所以汉文帝只让他当车骑都尉,并认为这就是冯唐能力所能匹配的最高职位了,而后来的结果证明,汉文帝的判断很准确。

到了汉景帝时期,冯唐曾被任命为楚相,但不久后就被免职。直到汉武帝时期,冯唐才再次被举荐,但此时他已年逾古稀,无法再上岗了。

冯唐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想不留遗憾,任何时候都要“不坠青云之志”,并且要“处涸辙以犹欢”,方能避免“冯唐易老”的窘况出现。

小说《历史不无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