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柿子正红》刘海生杨树萍_那年柿子正红完整版在线阅读

无删减版本的都市小说《那年柿子正红》,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空空,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刘海生杨树萍。简要概述:百里沱河万里路,一河三生断人肠!多年后,刘海生才知晓,沱河的源头并非传闻里说的那么遥远;那地方仅在沱河村五十里外,起于钱家铺,终入大河口那年,柿子正红时,西北煤都的流金岁月,正式被拉起了帷幕...

点击阅读全文


拿村长的话来说:大家就都消停吧,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生活生产还是要继续的,就当是我们救济胡一水了,他要是饿死在下湾村,我们就会被外村的人笑话死,背负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我们的后人在这十里八乡从此也抬不起头,男的娶不上外村的媳妇,光棍会越来越多,女娃嫁不出去没人稀罕,自产自销繁衍出来的子孙,一代比一代不灵光。

全村上下的无奈,话里话外所有人貌似都有亏欠着他胡家。

事情从桥起,又从桥平息,桥的两头都是生活,守桥的人守的也是生和活,守的是信和念。

至此,胡一水在这下湾村多了一个名号,人们都称他土匪胡。

村里那些傲娇的妇女们,从此再没有人嘲笑他了,甚至有的妇女还跟自己男人吵嘴的时候,还拿胡一水来做比较了:看看人家胡一水,全村人脑袋瓜加起来,也好使不过他一个人的脑子……

怎么念叨的都有,胡一水的地位一下子被提高了很多。

是啊,仅凭胡一水一个人的脑袋瓜,征服了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家每户。他这么干完全是生活所迫,饿的心里发慌,脑洞大开急中生智。

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吵闹了多少遍,也改变不了他的这一举措。胡一水日复一日,雷打不动的从天蒙蒙亮到太阳落山,兢兢业业的守着他的财富大门。

只有刮风下雨大寒之天,他才会不再坚守岗位,用他的话来讲,他给老天爷的面子,照顾下乡亲们,这样的天气大家随便过桥出入。

还有就是,大家在一定的日子里,不约而同如数交够了口粮,那桥上暂时也不会出现他的身影。

这座桥的好,就好在它在胡一水家的门前,再好,就是这座桥是牲口牛马车出村唯一最好走的一道口子。

下湾村周围要么是流淌不息的沱河水,要么就是深浅不一的沟壑,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地,属实很不便利。

胡一水门前的这道口子,相当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关隘。这拱石桥简直就是下湾村的咽喉要道,现如今却被胡一水一人死死的掐住了。

下湾村大部分田地都在这道桥的另一头,通往各地的乡村小路也在这桥的另一边,就连孩子们上学念书的路,也要经过这条十米深,足有六米宽的石桥过去。

桥下没有河水流过,过去根本就没这桥的存在,它的历史还没有胡一水的岁数长。

这桥的由来和建成要从九年前说起,同时也就道明了胡一水为什么可以这样理直气壮,肆无忌惮的霸占了这桥头,成立了自己的粮油税门。

九年前仲夏的一天,那日天公不作美,阴天蔽日的阵雨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整整下了一个白昼,下湾村方圆十几里都爆发了山洪。

沱河村因为地势高幸免于难,只是刮坏了小部分田地,下三地村却没有像沱河村那么幸运了,整个村子几乎被洪水淹的七零八落,散了架没了建制,还死了几号人,其中就有秦寡妇的原配男人。

胡一水的村子也有很大的损失,相比隔壁的下三地村也好不在哪,只是没有人员损失,下湾村有十多户人家房屋被冲垮,全村田地几乎尽毁 。

山洪并且还把胡一水家的大院冲掉了一半,他家的院子和平整宽大的碾场被一分为二,一条山洪沟壑硬是把他家的地界给分了家。

那次天灾虽不是地动山摇,但可以称的上是排江倒海之势,大水从四面八方的高地倾泄着这片大地,沱河水也怒涨了好几倍,这雨幸亏是下了一天一夜,如果再多下小半天的时间,估计该消失的村子都会消失了。

大雨山洪过后,低洼地带放眼望去一片汪洋,村子周围大湖水坑到处都是,足有二十多处。

原先干净平整的村子被洗礼的是破败不堪满眼凄凉,狼藉遍布。大自然无情的肆虐,让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无不令人生畏。

每当提起那一场灾害,方圆十几里的人们都是心有余悸,莫不感慨,那次灾难很大程度上在人们心头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胡一水父亲说: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雨,这么凶猛的山洪。

可想而知,那雨和山洪是多么的让人难以忘记。

一场大雨过后,下湾村之前的出口,被那条沟壑硬生生的切断了。全村想要彻底恢复生产生活,那就必须重新搭桥开路。

刚开始大家自顾自己的破败,没人太去理会出村的的道路,几日内大家只是看着稀罕,围在胡一水家破败院落前和没了路的地方,你一眼我一眼的看着面前的沟壑,面面相觑的议论着这天灾的无情。

大伙儿看毕议论完,都各自回去忙自己的去了,收拾狼藉修整破败。想要出村的人,就沿着丘陵山地左绕右拐的出出进进,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村长跟几位年长的老人开了一个临时性的小会,他们商议怎么建一座桥出来,有人说建一座桥太费人力和时间,下湾村现在的情形,干这个事需要的人力和时间难以满足,当下要迫切弄一条骡马车道出来。

也有人提议召集大家把沟壑填平一部分出来,重新铺一条路出来,可是最近几天小雨不断,如果再遇前几日暴雨,又会前功尽弃,人力物力都浪费了。

经过再三商讨和定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先搭一座临时性救急的便桥出来,是最合适的。

一致通过以后,村长带着几个强壮力,把村里那三棵几十年的大白杨砍了,两天的时间加工建造出了一座出村的木板桥。

这座桥建好以后,人和骡马牛车也就顺利的能通过沟壑了,宽度和结实性足够大家生产生活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没有人提及建桥的提议,好像下湾村的人都开始习惯了这座不像桥的桥了。

长时间的负重叠加和频繁的过往,这座便桥也逐渐出现了人们不太在意的隐患。

没人会为它多费脑子多上心,所有人都在焦头烂额的重整着被山洪毁坏了的庄稼地,忙着灾后重建,这些才是大家眼下最为关切的事项。

建设一座像样的桥,就这样被暂时搁置了。

眼下全村只有一户人家在考虑这个事情,父子俩人只要出了屋,就会下意识的往沟里看上几眼,因为这东西实在是离自己太近了,不可能像别人那样无视它的存在。

终于有一天,胡一水的父亲带着胡一水开始行动了,他们要在自家大门口早已被冲毁的道路处,建一座真正的桥出来。

父子二人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搬石搭桥,为此,老人还自掏腰包拿出两张大团结,从沱河村请了石匠杨大眼和外村的两个泥瓦工,来帮着一起修这座桥。

在1971年,十六块钱对于一个西北偏远地区的农户人家来说,那已经是一笔巨款,而胡一水家,全年卖粮收入也没卖过四十元。

每当人们提起胡一水的父亲,那都是敬佩和赞扬,老人们每每说起,也是对这个老头子津津乐道。

下湾村的石拱桥用时不到一个月,在胡一水家门前如愿建成的那一天,老人身体似乎也大不如以前了,他自感身子出了问题,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流逝,他的劳疾也明显了起来。

一座功德桥要了老汉的半条命。

他硬是撑了几年的痨病,给儿子娶过了媳妇儿,最终没能看到胡一水子嗣的出生,踩着七彩祥云,披着金丝绸缎去了极乐。

人生本来无常,有的人生的平常,却活到了伟大的境界,胡一水父亲的无私奉献和顾及后代子孙的精神,成为了整个乌兰乡的千古佳话,为此县里还在有关文献里记载了这件事迹。

所有的浮华背后是遍野狼藉,每一次灾难,每一场瘟疫都会折射出人性的恶与善,有的会被唾弃,有的却会被一直传唱下去。

正如下湾村自编的童谣,就是对胡一水父亲的歌颂传唱,一代又一代的往下传承着:沱河的水,乌兰山的魂,下湾的胡爷顶呱呱,无私修桥为人民,恩惠子孙福大家,千古流芳美名扬。

这歌颂赞美的词,也一度成为了黄天志对孩子们必进行的晨读,他是弘扬正能量的使者,他不愿乌兰山一带的伟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功勋没落。他认为孩子们的品德认知要高过知识的积累,涵养修成离不开卓越精神信仰的铺垫。

所以黄天志带出来的孩子,个个识大体,在各自的村子里尊老爱幼,不急不躁,比过去平常人少了埋怨多了些耐心和理解,乡间从前一些自私自利的影子,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显现的微乎其微,甚至没了踪影。

胡一水的父亲是大家的榜样,那不是傻,更不是憨,而是一个贫苦地方所需要的精神,老汉对下湾村的举动,在黄天志心里那是一柱擎天的图腾,符合他的精神信仰。

胡一水父亲这样的人,在农村是极为罕见的存在,可以说在当下广大地方都是很少有的。

正因为老人的福荫,胡一水拦路收租,最终得到了乡亲们的谅解。

胡一水虽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伟大,但是一直人畜无害,他或许只是要回了父亲和自己本该有的回馈罢了。

下湾村的老老少少在接济胡一水的日子里,一如既往没有改变的踩着这座石拱桥忙碌着生与活。

半年后,胡一水的日子没有从前那么吃紧了,他的第二任老婆把家里的日子过的井井有条,烟火气也足了。

第二年,秦寡妇重新开垦了二亩荒废了多年的田地出来,播下了玉米种子。

胡一水承诺了当初的言语,他在一个清晨,站在桥头使足了全身力气,朝村子里扬了一把黄土后,撤走了他的拦路虎,就此他的清水衙门关门大吉了。

那年秋后,下湾村的人们给那桥正式立了石碑,冠名:胡家桥。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