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汉口的拆白大王周少贵吴济_汉口的拆白大王(周少贵吴济)最新小说

叫做《汉口的拆白大王》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文心再雕梦”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周少贵吴济,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这篇小说改编于作者自己1998年发表在《楚天都市报》(荆楚掌故专栏)的系列故事。   武汉人把骗人叫拆白,把骗子叫拆白党。清末民初时,汉口出了个拆白大王,名叫周少贵,诨名独眼子。周少贵系汉阳县周家大湾人氏,本出生书香门第,父亲去世后,周少贵被恶奴和赌棍引诱,误入歧途,输掉了全部家产,不得已走上江湖,专干那坑蒙拐骗的勾当。   但他策划和实施的一些骗术如同搞笑的故事,按汉口人的说法:顽(万)气得很。当人们将他的故事流传到今天时,早已忘记或不去想那故事中受害人的遭遇和痛苦,只把它当成了笑话故事而已。有关他的故事有的已成了汉口的地方掌故。...

点击阅读全文

汉口的拆白大王

长篇军事历史《汉口的拆白大王》,男女主角周少贵吴济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文心再雕梦”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待他学了点本事,又给了些钱他做本钱开布店,让他自己当老板。后来发了财,在汉口买了房子,娶了妻室。周少贵在汉正街找了一圈,只要一提青山绸缎庄,几乎人人皆知。周少贵大喜,心想,我周家门中的人在汉口这么有名气,也是周氏祖宗的荣耀,既然他发了,找他借几个钱也会容易些...

精彩章节试读

周少贵来到汉口,住进万家客栈。

他身上的钱带得不多,想做生意钱又不够。

他穿了件先前较体面的长衫,配了付墨镜,遮住那只瞎眼,漫无目的地在汉口游荡了些天,也不知靠什么为业。

他想起族中有个叫周青山的远房堂叔在汉正街开绸缎铺,指望找堂叔借钱做本,做点小生意。

堂叔的铺子叫“青山绸缎庄”,当时在汉口己小有名气。

而周青山之所以有今天这番光景,全靠周少贵的祖父周举人的扶持。

原来,周青山自年幼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周举人看在他是本族的份上,出钱供周青山吃饭和读书,到了十西岁,又送他到汉口学徒弟做布生意。

待他学了点本事,又给了些钱他做本钱开布店,让他自己当老板。

后来发了财,在汉口买了房子,娶了妻室。

周少贵在汉正街找了一圈,只要一提青山绸缎庄,几乎人人皆知。

周少贵大喜,心想,我周家门中的人在汉口这么有名气,也是周氏祖宗的荣耀,既然他发了,找他借几个钱也会容易些。

如果有了本钱,我也学那周青山的样子,搞个店面,以后再把失去的家产夺回来,以慰祖宗的在天之灵。

周青山的绸缎庄在汉正街南街,紧靠汉江边。

店面是八柱的栈门,分上下两层,在同行中最阔;店名招牌“青山绸缎庄”是几个琉金大字,气势辉宏。

只见店中客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周少贵东张西望,怯生生走到店中,一个小伙计热情相迎,问他买哪种布料。

周少贵道:“麻烦小弟通报一声,就说周家大湾乡下的内侄周少贵求见。”

周青山一听到伙计的通报,脸色马上垮了下来。

原来,周家大湾离汉口不远,周青山早己听说过周少贵败家的事,心想,周少贵的祖父对我有恩,以前他周少贵从不上门,这番上门来,定是开口借钱无疑。

周青山把周少贵请进屋,叔侄间寒喧了几句,周少贵就首接说明了来意。

周青山是个极惧内、怕老婆子的角色,本想只借几个小钱给周少贵交差,算是还了个人情,但又怕老婆吵闹,便进屋与老婆陈氏商议。

陈氏听说周少贵此行是为了借钱,没好气道:“这家伙本是个败家仔,给了钱他也会挥霍掉,岂不是浪费,何况你当初得的是他祖辈的恩惠,与他无干。”

不一会, 周青山从内室回到客厅,面带难色地对周少贵说:“如今生意不好做,我哪有钱借给你呢?

公子若是要回家,我倒可以给你凑个盘费。”

周少贵虽然落魄,却还有几硬气,听话头不对,也不多说,便拂袖而去。

回到客栈,周少贵苦思瞑想如何能在汉口安身。

一天周少贵在客栈睡到半夜,突然有只老鼠从屋梁上掉了下来,摔得叽叽的叫。

这只失足的老鼠使他想起父亲在世时讲的个故事:道光年间,襄阳有个贡生用钱捐了个不入品的小官,乘船经汉江入长江到武昌上任。

在船经过汉阳琴断口时,遇到强盗抢劫,丢了盘缠和上任的相关公文书,身无分文,最后流落街头。

这贡生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跑到龟山上挖了些黄泥,跟黑碳一扮合,做成假鼠药卖钱,得以谋生。

最后积少成多,有了本钱做正当生意,不久就成了财主。

周少贵想,我何不也试它一试呢?

主意己定,第二天周少贵果然过河跑到汉阳龟山上挖了些黄泥,搓成一个个的小颗粒,再滚上黑色的木碳灰,假鼠药就做成了。

然后他又在一个垃圾堆里找来一只死老鼠,先剥了皮,在皮内衬上稻草,做成招牌,便开始上街摆摊了。

周少贵自以为得计,每天穿着长衫,戴着墨镜,提了死老鼠,拎着假鼠药,到汉正街一带混生活。

偶有些须收入。

但此时的天气己进仲夏,中午的阳光照得大地热腾腾的。

只因周少贵是个外行,鼠皮未剥干净,见了太阳和高温,没过多久,做摊牌的鼠皮就腐烂了,发出阵阵臭气,引来大批的苍蝇。

周少贵也不懂鼠皮腐烂的其中道理,看着苍蝇乱飞也是茫然不知所措。

他整天看着成群的苍蝇乱飞,慢慢习惯了,坐在一旁闲得无聊,就去逗苍蝇。

他信手捉了几只苍蝇,用包假鼠药的纸,做成盒子,把苍蝇包起来玩,当他把苍蝇放入纸子后,听到纸盒里发出嗡嗡的叫声,很是有趣。

那天,恰好有个小孩路过周少贵卖假鼠药的摊子,看到周少贵手里的玩艺,很觉新奇,便地问道:“老板,这玩艺怎么卖?”

周少贵随口说:“三分钱一个。”

那小孩本是富家子弟,手上总有几个小钱,也不讲价,花三分钱把那装有苍蝇的纸包买走了。

那小孩提着嗡嗡叫的纸盒子,听到里面嗡嗡的叫声,顿觉新奇,便拆开纸包想看究竟。

哪知纸包一打开,里面的苍蝇嗡的一下飞走了,那小孩失望地叫了一声“哦嗬!”

周少贵看到这情景,也觉得有趣,同时受到启发,来了灵感,便刻意细心地设计这种玩艺:他特地搞了些彩色的薄纸,做成一些灯笼状的圆形纸盒,又到郊外的茅厕里抓来一些大个子的绿毛苍蝇;或在芝麻地里捉一些蜜蜂,装进那些纸盒中,再一个个封贴好盒子口,系上绳子,连上棍子,提了一些拿到街上去卖。

起初上街时,想了半天不知给这个玩艺起什么名字,想到那富家子弟拆盒子时,苍蝇飞走的瞬间叫了一声“哦嗬”,便给这个玩艺起了个名字叫:“哦嗬!”

周少贵每天在街上边走边喊:“哦嗬,哦嗬,三分钱一个的哦嗬,不买是苕货。”

周少贵走街串巷的叫卖,屡回都有小孩哭着喊着要买,一般情况下,小孩们上了当也不声张,所以这个买卖生意不错。

一天,周少贵到汉口‘老通城’门口去卖哦嗬。

正好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刚吃完饭从老通城出来,那小男孩看到周少贵提着花纸盒在吆喝着叫卖,便跟父母吵闹着买了一只。

小家伙把“哦嗬”拿到手里东瞧瞧,西看看,听到纸盒里发出嗡嗡的叫声,甚觉好奇,便连忙打开纸盒要看究竟,只听‘呼’的一声,看见有个东西从纸盒里飞出来,逃走了。

小孩非常失望地大声喊道:“哦嗬。”

这孩子平日娇养惯了,看买的宝贝跑掉,顿时又哭又闹,睡在地上不停地打滚,。

小孩的父母见状烦了,一下子揪住周少贵的衣领就要扯皮:“伙计,你刚才卖的个什么东西给我的小伢?”

“我卖的是哦嗬。”

周少贵不慌不忙地说着,又反问那人:“刚才你家小伢打开纸盒时,口里说什么来着?”

那对夫妇想了想说:“我儿子当时好象说了声‘哦嗬’。”

“哈哈!

这就对了”,周少贵说:“我卖给你的就是这个哦嗬!”

这对夫妇愣了一会,顿时领悟过来,也都哈哈大笑。

那男人用汉阳话骂了声“把妈日的”,然后牵着孩子走了,边走边说:“差火!”。

周少贵的这种生意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他为了抓住时机赚钱,招了几个乞丐、流浪儿到处捉苍蝇和蜜蜂,装到纸盒子里到汉口大街小巷去卖。

不久,一些饥民也竟相效仿周少贵的方法做哦嗬,后来卖“哦嗬”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人们都知道了“哦嗬”是一个滑稽的骗术。

上当的人没了,周少贵发明的“哦嗬”生意也就在汉口渐渐绝迹。

小说《汉口的拆白大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