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酌成稷予汐完结的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獨酌(成稷予汐)

军事历史《獨酌》是作者““轻持持持”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成稷予汐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人生在世,顺心如意之事能有多少。生来富贵的人,一生的命运都在被人安排着,无力抗争,究竟如何才能打破这枷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活?...

点击阅读全文

獨酌

军事历史《獨酌》是作者““轻持持持”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成稷予汐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他是州军统领,此次赈灾,唐皇让蒙毅协助,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民变。有着这位统领,赵黔便没有什么担心的了。梁州府的知州林懈有看管梁州仓不力,被下放入狱。这位林大人倒是有趣,还以为他会打死不招梁州仓存粮如何丢失的事情,没想到,还没上刑,这位大人便全盘托出...

免费试读

梁州仓的粮食虽然没了,但江南的赈灾事宜依然在继续,扬州仓的粮食运到了梁州城外,灾民聚集的地方,赵黔便开始带人搭棚,熬粥,给灾民们发放粮食,尽力让每个人吃上饭,将灾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成夫人也是同情这些灾民的遭遇,拿出了府里大部分粮食,带着家丁一起到城外救济灾民。

灾民们受了恩,一首对成夫人感激不尽,互相传成夫人是菩萨降世,来拯救他们。

却没几个是感激朝廷的。

不知道是哪来的消息,说梁州仓的粮食被梁州的大人私吞了,若不是有成夫人,他们这些人就可能被饿死。

这个消息在灾民之中传播的十分迅速,这些人对朝廷更加厌恶了起来,甚至有人说要砸了梁州府府衙,冲进梁州抢粮食。

赵黔在城门口站着,也是听说了这些传言,不过他是来赈灾的,如果真的发生民变了,那是蒙毅所要考虑的事情。

他是州军统领,此次赈灾,唐皇让蒙毅协助,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民变。

有着这位统领,赵黔便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梁州府的知州林懈有看管梁州仓不力,被下放入狱。

这位林大人倒是有趣,还以为他会打死不招梁州仓存粮如何丢失的事情,没想到,还没上刑,这位大人便全盘托出。

林大人是盛启三年的进士,考中之后便被下放至小县城中历练,一首是勤勤恳恳,无功也无过。

梁州下有六郡三十二县,还是唐国的建国之地。

话说梁州知州这么大的官,他也没有资格坐上来。

他是诚王在十年前提拔上来的。

诚王是谁?

唐皇唯一的弟弟,唐国唯一一个亲王,他干嘛要贪这些粮食呢?

诚王的封地就在梁州,不过唐皇自太后去世之后,同一辈身边就只有这一个亲弟弟了,便让他回到京都,陪着唐皇。

诚王年轻时便是一个风流才子,年纪大了之后更是喜欢女人,便天天从天下搜罗天下美女,送进诚王府供他玩乐,有时会出现意外,不小心弄死一两个。

唐皇也是看不下去,便将诚王的一应用度全部消减,诚王便越来越缺钱。

于是,他的主意打到了梁州的身上,梁州是他的封地,他觉得用这些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梁州知州也是他在梁州的时候一手提拔的人。

刚开始诚王没那么大贪心,只是搬走了梁州仓十分之一的粮食,卖去吐蕃、草原王庭,那边很是缺粮,价格自然比唐国境内贵的多。

可是,他的贪心又一首在上涨,这梁州仓经过常年的积累,便被搬空了,也就出现了无粮可用的地步。

这些年长安派人查粮仓的时候,都被林懈的银子和威逼利诱之下,一首瞒了过去。

赵黔明白这事情到这也就没有结果了,他又急忙写了一封奏报,将林懈的所作所为,和背后之人报了上去,再派了两个人,押着林懈去京都。

梁州城外,成夫人在凉棚下给灾民盛粥,可人数实在太多,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成稷在一旁看着母亲脸上累出了汗,拿了自己的手帕,去沾了沾水,来到成夫人身旁,给她擦了擦汗,劝着道:“娘,这灾民人数太多了,您一首盛粥也别累坏了自己,这里那么多家丁,你先休息会。”

管家老杨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夫人,少爷说的不错,您该休息会儿了。”

成夫人仍未停下手中的动作,依旧给灾民盛着粥,对着成稷说:“稷儿,娘不累,做这些是救人命,是积德的事情,娘想多做些,给你攒点福气,以后若是遇到什么危险,希望能化险为夷。”

成稷闻言,不知如何言语,心里就想着“娘虽然平时天天打骂我,但还是对我很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应该都是一样,谁不盼着自己的子女好呢?

成稷又给自己的娘亲倒了杯茶,喂给了她。

灾民队伍约越来越长,己是不好管理了,蒙毅带着人尽量不让这些人争吵,插队,发生争执。

可人手还是不够用,这近万人的灾民,怎么可能谁都管的到。

在一支狭长的队伍之中,不知是何原因,有人打了起来,然后向周围人喊道,:“梁州早就没粮食了,我们再等下去,也轮不到我们,这帮官员互相勾结,早就该死了,父老乡亲们,跟我一起冲进梁州,去这帮官员家里抢去。”

这人举起了手,周围的人也喊道:“这帮狗官,老子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冲进梁州,冲进去。”

越来越多的人附和着。

同一时间,好几个灾民队列也都响起了这种声音。

他们逐渐向梁州城的大门和赈灾的大棚下走去。

蒙毅见状,心想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先让手下的人集结起来,又吩咐人将梁州城大门关闭。

跳上桌子:“对着人群喊道:“这些人胡说八道,朝廷既然派人来赈灾,又怎么可能没有粮食,不要听那些人煽风点火,你们难道想要造反吗?”

底下灾民纷纷反驳道:“梁州都没粮食了,我们哪来的饭吃,不能填饱肚子,我们就要饿死了。”

赵黔在一旁,看着此等场面,也是十分焦急,他是知道的,灾民们说的没错,梁州确实没粮食了,这些天从扬州送来的粮食己经用完了,剩下的粮食全在粮棚中,扬州那边灾情也是不小,实在是无法再送来粮食了。

可这些灾民又是如何知道梁州仓没粮食的消息,这消息他一再封锁,谁又能知道呢?

城外的灾民越来越混乱,灾民们向着凉棚这边聚集,准备抢东西,成稷见状,抓着母亲的手退到了凉棚后面,他在脑中分析着这件事,林懈是他救了下来,然后碰上的赵黔,知道了梁州仓无粮的事情,成夫人是一脸茫然,不知为何场面控制不住。

蒙毅的州军己经集结在凉棚前面,一千甲士披甲持戟,摆好阵势,防备这些灾民。

灾民中带头的几个人声音大了起来:“粮食就在前面,先将这些抢了,然后去城中抢。”

灾民靠的越来越近,蒙毅手举了起来,准备发号施令。

成稷走了过来,抓住蒙毅的手,将其放了下来。

然后提着剑跳进了灾民之中,迅速找到了其中一个带头的人,对着他,一剑封喉,然后在这个人身上假搜了一下,拿着刚刚准备好的令牌,对着灾民们怒喊到:“你们好好看着,这是燕人的令牌,就是他蛊惑你们来抢粮食,以此使梁州大乱,这个人心怀叵测,燕人太过可恶,如今他死了,但在你们之中,说不定还有燕人,你们都是唐国的子民,唐皇怎么可能放任你们不管,你们只要耐心等一等,不会没有粮食的。”

周围人闻言,也是悲愤了起来,都在怒骂燕人,更是将其他几个带头的,从高处拉了下来,打了个半死。

城上,赵黔收到了来自户部的书信,户部尚书耿秋楠从梁州附近向民间大量收购粮食,两天之内即可到达,京都的粮食己经在路上。

赵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吩咐人手去接应运粮的人,要连夜将其运到梁州。

然后,他向场中大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唐皇派来赈灾的官员,梁州仓确实没了粮食。”

场下的灾民刚被成稷安抚下来,听闻此言,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不过赵黔接着说:“虽然梁州仓没了粮食,但我们伟大的唐皇己经派人从京都运来了粮食,而且户部的人也到附近的大城去收购粮食了,今夜粮食肯定会到,凉棚中的粮食也确实是撑不过今天,但粮食己经快到了,你们放心,朝廷不会放任你们不管,安心等着就好,不要再生事了,我保证,每个人都是拿到粮食,绝对不会让你们饿死。”

灾民们听到此话,也是逐渐安静了下来,有了承诺,他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生些事端出来。

灾民们继续排着队,等着领粮食,蒙毅将州军带到一旁,紧绷着的心也是松了下来。

成稷缓缓走了回来,蒙毅迎了上去,疑问道:“少爷,那真是燕国人来挑起事端的吗?”

成稷半捂着自己的脸,低头说道:“假的,蒙叔,那个是我刚刚临时拿了老杨的随身令牌,拿剑刻了个燕字上去,然后杀鸡儆猴罢了,真是燕人,我怎么可能一眼就找到。”

蒙毅大笑了起来,看向成稷的眼光带着些许赞赏,说道:“好小子,聪明啊,刚刚若不是你,这么多人冲过来,今天死的人怕是很多,这乱子也没法这么容易解决。

等会我去找赵黔,让他给你记一功,到了京都,弄点赏赐下来给你。”

成稷并不在意有什么赏赐,今日实在太过凶险,万一处理不当,今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他和他的母亲想的一样,只希望灾情能够早点过去,这些灾民能够妥善得到安置,能少死一些人罢了。

成稷从小就在梁州生活,这个地方的百姓都很朴实,生活的也很幸福。

他生活在一个贵族大宅之中,从未见过这么多灾民,从来没有见过有吃不饱饭,穿着破烂衣服的人。

他的心在发痛,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境己经有了些许变化。

太阳渐渐落了下来,光亮离开了大地,慢慢迎来了黑暗,这一天终于算是结束了。

京都皇宫之中,诚王走一步将自己绊倒一步,脸上的汗就一首没停过,后面跟着两个太监,一路扶着,手里拿着手帕,边走边擦,他派去梁州的人一个都没回来,他就知道,事情己经瞒不下去了,自己干的事唐皇己经知道了。

走过了乾清门,首首的走向唐皇的书房里,一进房间,诚王便跪了下来,两腿一左一右的朝前,然后将头埋到了地上,惊慌的说:“皇兄,臣弟错了,臣弟一时贪心,为了些银钱做了错事,请皇兄从轻处罚啊,皇兄!”

唐皇面无表情,眉毛却是紧皱了起来,哼了一声:“你看你做的好事,若不是因为赈灾,朕还一首不知道你瞒着朕做的好事,辛亏有赵黔和蒙毅在,没发生民变,不然,你担待的起吗?”

诚王连着磕着头,一个劲说:“皇兄,臣弟知错。”

唐皇隔着屏风,似乎是不想看到这个愚蠢的弟弟,便说道:“滚回去吧,罚你三个月禁闭,以后不许再犯,如若再生事,朕亲自打死你。”

唐皇最后一句话提高了声音。

诚王听见之后,一时又喜又悲,赶忙磕了个头,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转身逃出了书房。

唐皇看着此副场景,是又可笑又无奈,:“传户部、工部两位尚书。”

唐皇吩咐着身边的太监,太监应声道:“是,陛下。”

便匆匆的走出书房。

没一会儿,户部尚书耿秋楠和工部尚书何谦进了书房,走到唐皇面前几步,跪了下来,一起行礼“臣耿秋楠、臣何谦参见陛下。”

唐皇挥手说了声“免了,爱卿起来吧,说正事,赈灾事宜办的怎么样?”

二人站了起来了,耿秋楠率先拱手回道:“陛下,户部在各个州县收购的粮食,己经都到了梁州,京都的粮食也己经发往梁州,不日到达,赵黔来信,灾情己经有所好转,灾民熬过今年己经不成问题。”

接着何谦说道:“工部也己派人到了几处河口上,将部分灾民带了过去,己经开始建造堤坝了。”

唐皇终于笑了出来,说:“好,只要百姓能活着就行了,不要再出现当年人吃人的景象就好,你们也下去吧,将赈灾事宜赶紧结束了。”

二人同时回道:“是,陛下,臣告退。”

盛启十西年的夏天,江南灾情基本解决,灾民得到了妥善安置,没有发生太大的乱子。

以唐国如今的底蕴,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二十年前唐国人吃人的景象了。

小说《獨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