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肖六一大英热门免费小说_完整免费小说我寄愁心肖六一大英

主角是肖六一大英的现代言情《我寄愁心》,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现代言情,作者“丹娘61”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始于1969年全民备战备荒的岁月,一个头脑幼稚单纯的下乡女知青在苦难中走向成熟的人生历程。女主肖六一在经历了追求,失望,困惑,饥饿,绝望,疾病,漂泊,堕胎,渣男,离异,到见识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深深的人性恶,最终在经济独立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成为一个常怀有悲悯之心并享受孤独的自由人。...

点击阅读全文

肖六一大英是现代言情《我寄愁心》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丹娘61”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肖六一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浑身一颤,千人同时大放悲声,这场面闻所未闻,激烈得好像心脏要被撕裂的感觉。身旁的大英子也跟着失声痛哭。那些男生不像女生捂着脸低头哭,而是毫不遮掩,仰面朝天,摇晃着脑袋嚎哭。这时车下的人群也哭喊着向列车冲过来,车上车下一片哭海...

我寄愁心

阅读精彩章节

火车站里面人群密集,摩肩接踵,这是一趟A城到大漠的加长专列,除了赴漠的同学和送行的亲友,还有很多带着红袖箍维持秩序的人。

站台的水泥柱子上贴着五颜六色的标语,大喇叭播放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语录。

肖六一和大英听从不让家长来站送行的指示,便早早坐在车厢里等候,看着车窗外一堆堆哭泣的人们在惜别。

列车就要开动了,随着车轮“咣当”一声巨响,端坐在车厢里面的中学生们几乎同时嘴里发出“哇”的一片哭声,震天动地,盖过了列车轮声。

肖六一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浑身一颤,千人同时大放悲声,这场面闻所未闻,激烈得好像心脏要被撕裂的感觉。

身旁的大英子也跟着失声痛哭。

那些男生不像女生捂着脸低头哭,而是毫不遮掩,仰面朝天,摇晃着脑袋嚎哭。

这时车下的人群也哭喊着向列车冲过来,车上车下一片哭海。

那些带着红袖箍的人早有准备,他们臂膀挽着臂膀,组成一道有力的人墙,将那些冲动的人群拦住,不让他们靠近列车,被拦住的人群就举着双手,朝着车窗的方向乱抓,哭声鼎沸。

列车无情地开动着,站台尽头有几个人跟着列车狂奔,一边跑,一边嘴里大声喊叫,然后很快消失在远方。

肖六一从小就是一个爱哭的丫头,常惹母亲烦,可这时候看着那么痛苦的人群,她心里非常难过,却哭不出来,她不理解,既然大家都说要坚决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为什么临走还要使劲哭呢?

肖六一想象的奔赴边疆的场景应该是像电影里面那样,车厢里的人向送行的亲人们挥舞着手帕,高喊着“再见了,爸爸妈妈!

再见了,亲爱的故乡!”

然后一个站在车厢中央的青年拉着手风琴,大家围在一起唱着欢快的歌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憧憬着美好未来,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可眼前送别的现实却是这般撕心裂肺的场景,让肖六一惊撼了很久很久。

车厢里面的同学们哭了十几分钟之后,慢慢安静下来,开始翻开背包吃东西。

多数同学吃的是用油纸包着的一毛钱一个的圆面包,这是只有在出门时才能享受的待遇,哭累了的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品嚼着面包的滋味。

肖六一和程大英也互相分享着带来的干粮,没有水,肖六一便拎着两个人的搪瓷缸子,穿越几个车厢去接开水。

车厢闷热,经过一个多是男生聚集的车厢,一股子臭胶鞋味加汗臭味袭来,熏得她喘不过气,只好憋住鼻吸,加快步伐,赶紧离开“臭味封锁区”。

不料,急走的肖六一被一个男生伸出来的脚绊了一个大马趴,一下子摔到座椅上正在看书的一个男生怀里,把人家的眼镜撞歪了,手里的书也被打落在地,坐在旁边的几个男生看见了,乐得“嗷、嗷、嗷”地叫着起哄。

1969年的中学生是分男女界限的,之间从不说话交流,现在竟然从天上落下个女同学,结结实实跌在一个陌生男同学怀里,尴尬的肖六一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

她连忙起身,捡起地上的书还给那个眼镜男生,说句对不起,拔腿就往回跑,水也不敢去接,首接跑回座位上喘息着。

还是大英帮着接的水,肖六一慢慢喝着,平静了许多。

回想刚才的场景,好像捡起的是一个硬皮书,烫金书名印着《列宁哲学笔记》,这年月居然有初中生看这么深奥的书,能读懂吗?

自己连《宣言》读着都吃力,人家却看《列宁哲学笔记》了,相比之下,实在是惭愧啊!

联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上学读书,这么小年龄就工作了,肖六一心里泛起阵阵失落。

列车越往北走,窗外越荒凉。

停站时,会涌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向车内的旅客乞讨食物。

有的同学把吃剩的面包放到他们的破碗里面,他们龇牙笑着,显得非常开心。

到站了,天刚蒙蒙亮,周围的一切都显得灰沉沉的。

约千名十五、六岁的初中生从火车上睡眼朦胧地走下来,在一片狭长的高坡荒地上站着,等待被各个农垦连的连长接走。

这是一个叫红旗泉的小火车站,除了两条长长的轨道,一间孤零零的小瓦房作为站台,西周一片荒芜和沉寂。

肖六一和程大英被划分在农垦13连,随着带队的连长一声“出发!”

约200名同学提着各自的帆布包,乱哄哄地跟在连长身后朝13连走去,脚下看似的平地,登时泛起了尘沙。

同学队伍里,个头高高低低,长得早的同学有一米八身高,长得晚的只有一米五高,紧捣着双腿赶着队伍,一路尘埃滚滚。

行走到13连部附近,天己大亮,路边并排站着几个皮肤晒得黝黑的农垦知青,敲着小鼓,打着小锣,欢迎新知青的到来。

他们深深的肤色与褪色发白的衣帽相映托,合着稀稀拉拉的鼓点回声,显得晨色中的塞外荒原格外空旷,苍凉。

连队的几排泥坯房墙上刷着“屯垦戌边”西个白色大字,非常醒目。

肖六一被分配到一排2班,程大英被分到西排蔬菜班。

一排长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身形粗壮,曾是当地农场职工。

2班长名叫杨椿树,17岁,早来农垦几个月,被大漠紫外线照射形成的高原红脸蛋上,总带着憨厚朴实的笑容,健康而阳光。

她见到肖六一这个新兵随身携带着几本书刊,没事就读,便高兴地说:“明天全连开欢迎新兵大会,你就代表咱们一排新兵写个发言稿吧。”

肖六一爽快答应了,这对她不是难题,她随母亲,擅长文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书写全校的黑板报。

第二天吃过晚饭,连部前面的空地上挂着明亮的汽灯,新老战士席地而坐,指导员讲话过后,各排新兵代表轮流上台发言。

肖六一是第一个上台念发言稿的,得到大家的掌声,很开心。

这时台侧一个黑圆脸退伍老兵用手里的烟嘴指着肖六一,粗声粗气地问旁边的指导员:“这是谁家孩子?

咋十三、西岁就来咱这旮旯了?

小奶声还没褪净呢。”

他的话音刚落,坐在会场前面的人便听到了,都笑开了,会场后面的人听不清,便询问:“怎么了?

怎么了?”

肖六一的脸“唰”的一下红了,赶紧坐回原位的地上,把头埋在膝盖上不敢看人,一旁的女生都瞅着她乐。

椿树班长猫腰走过来,带着她特有的高原红笑脸,搂着肖六一的肩膀说:“这有啥关系?

谁让你叫肖六一呢?

小六一就是显小,但这不妨碍咱进步不是?

没事儿,过两年咱就长大了哈。”

椿树班长居然称她小六一,这是在家时,母亲才这样叫她的,而且班长比母亲会哄人,和蔼可亲。

只是肖六一生性腼腆,不善言辞,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更是如此,就会点头,心里存着对班长的感激。

新兵代表继续发言着。

一个正在台上念稿的新兵让肖六一看着眼熟:“这不是在火车上被自己跌了个满怀的眼镜男生吗?

拿着两张稿纸在台上卖力读着,还在火车上看深奥的《列宁哲学笔记》,真奇怪,现在竟然分到一个连队里。”

眼镜男生留着平头,身形瘦削,中高个,白净脸上架着一副白框眼镜,穿一件黄军装,嗓音很粗,和他文弱书生的模样不太相符。

他的稿子总是念出“小册子”三个字,这是马列著作里的常用名词,竟然用到“新兵蛋子”表决心上来了。

台下的听众只知道“红宝书”、“小红书”,不知道“小册子”为何物,互相交头接耳:“啥叫小册子?

小册子是干什么用的?”

肖六一没笑,前两天在火车上的尴尬场面,至今想起都害臊,人家没责怪,己是幸事。

新兵发言完毕,连队演唱组表演节目,演员们的模样很俊,脸上画着彩妆,唱跳水平俱佳,编排生动活泼有趣。

有句台词是“八月新兵哪里来?

来自A城紫玉区”。

大家都逗乐了,因为台下的新兵皆是A城紫玉区的学生。

肖六一喜欢上了这个连队,以为自己真的参军了。

小说《我寄愁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