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药师的新书(袁世凯蔡元培)热门完本小说_免费热门小说柳药师的新书袁世凯蔡元培

军事历史《柳药师的新书》,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袁世凯蔡元培,作者“柳药师”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欢迎大家阅读我的作品,一看就懂的北洋时代。本书共四部分,第一部主要讲述袁世凯由民国大总统到洪宪皇帝的轨迹,揭示了民国初创的恩恩怨怨,滚滚长江水,流不尽的是说不清的家,国情!!...

点击阅读全文

柳药师的新书

很多网友对小说《柳药师的新书》非常感兴趣,作者“柳药师”侧重讲述了主人公袁世凯蔡元培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赵立家和王松家在兵团连队同一排房子,算是邻居吧。二人性格相近,都性格急,但赵立胆大心细,王松比较粗心。王松是独子,家境好,在家受宠,他穿着当下流行的海军蓝的确良裤子,白色的确良衬衣,脚蹬团部商店卖的商品布鞋,骑着他爸刚给他买的“凤凰”加重自行车。赵立在三人中个头最高,有一米七五,身体结实有力,圆脸黝...

柳药师的新书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陈伟、赵立和王松三人吃完午饭,相约去十连水闸苇子湖下鱼篓子抓鱼,现在学校正放暑假。

陈伟头上戴着一顶绿色军帽,骑上他家唯一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车后用绳子绑者自己用柳枝编的鱼篓子,略微修长的脸上冒出微微的汗珠,嘴唇上己长出稀疏的胡须,脸上透露出成熟。

赵立家和王松家在兵团连队同一排房子,算是邻居吧。

二人性格相近,都性格急,但赵立胆大心细,王松比较粗心。

王松是独子,家境好,在家受宠,他穿着当下流行的海军蓝的确良裤子,白色的确良衬衣,脚蹬团部商店卖的商品布鞋,骑着他爸刚给他买的“凤凰”加重自行车。

赵立在三人中个头最高,有一米七五,身体结实有力,圆脸黝黑,穿着膝盖打着补丁的蓝色棉布裤子。

家中子女多,家中没有自行车,外出经常骑王松的自行车,赵立坐在车后,手里提着两个柳条鱼篓子。

昨晚刚下过一场雨,土路被一夜的雨水浇透,原本车过尘土飞扬的路面显得格外平整,路两边高大的西北穿天白杨深绿的树叶和散发出沁人花香的沙枣树那淡银蓝色叶子让雨水冲洗的干干净净。

两辆自行车骑行在路上,三人说说笑笑,赵立不时打着口哨,惊得路边的呱嗒鸡在半空中乱飞。

半个多小时,三人来到苇子湖边。

苇子湖大大小小的分布在新疆北疆地区,湖中芦苇丛生,湖水清澈,野鸭、海鸥等各种水鸟成群在湖面上飞翔,水里生长者鲤鱼、草鱼、鲫鱼、麦穗(我们俗称白条子)和泥鳅居多。

每年夏秋季,一场雨过,河里湖里,水都涨起来了,是下鱼篓子抓鱼的好时机,鱼篓里放上纱布袋子装的油渣作为鱼饵。

顺水下鱼篓子,隔天去收鱼篓,总会有不错的收获,也成为一家餐桌上改善生活的美食。

王松编鱼篓子可谓驾轻就熟,拿斧子砍点合适的柳条,摆成放射状,用脚尖踩在中央,那粗大的手指头无比灵活,一勾一挑,鱼篓子的底部就成型了。

再用二十几分钟就把鱼篓子编好,虽然形状不是特别规则,但绝对可堪一用。

王松经常下鱼篓子,积累了丰富的抓鱼经验,大伙都说他能看出哪里是鱼窝子,跟着他下鱼篓子,经常是收获颇丰。

三人下了车,把车支好,脱去衣服裤子,放在车上,连短裤也脱了,反正也没有女人,拿着鱼篓子,都光着身子跟着王松下到湖水里,不一会就把三个鱼篓子下到水底了。

三人肆无忌惮地在湖里游起来,王松水性好,自由泳姿势像模像样,还不时扎猛子,在很远处才露头。

赵立水性最差,时不时引的二人起哄和作弄。

三人在苇湖里游了一个来小时,王松对赵立和陈伟喊到“差不多了,上岸了!”

三人上岸,还是陈伟眼尖,“小松,赵立,你看,什么时候停了辆解放卡车!”

可不是,在他们停放自行车不远处的路边,停了辆军绿色解放牌卡车。

王松用手捅捅赵立,坏笑着朝汽车努努嘴道“赵立,陈伟,你说我们能把汽车开起来那多爽啊!”

赵立笑着摇摇头“你开玩笑吧,我们谁会开汽车!

别出什么事。”

王松挖苦道“胆小了吧,平时就吹牛你胆大!”

三人穿好衣服,相拥着向卡车走去,陈伟和赵立起哄地对王松推推搡搡,王松在二人的起哄下有些下不了台。

“王松,你能把这卡车开起来?

这就看你的了,我们俩坐坐你王松开的汽车了!”

二人嘿嘿坏笑起来。

王松在二人的刺激下,搓搓双手,然后摇摇晃晃向卡车车门走去。

卡车司机并不在车里,王松一拉车门,车门拉开了,车门没上锁,而且车钥匙竟然也没拔走!

王松一头钻进了卡车驾驶室。

陈伟和赵立站在车旁,王松在驾驶室左看看,右看看,汽车驾驶室他还是头一回坐进来,好奇心让他把里面的挡把来回扳动,他只是看过拖拉机驾驶员开拖拉机,汽车挡把与拖拉机挡把还是有些不同。

在驾驶室折腾了十来分钟,陈伟和赵立有点不耐烦了。

“小松,算了,下来吧,不会摆弄算了,别让司机看见了!”

在二人提醒下,王松大胆的启动了卡车。

卡车发出轰鸣声,把车下的二人吓了一跳,赵立兴奋起来,喊道“小松,你等等,我要上车,我陪你!

陈伟,你也上来!”

陈伟像做梦似的,猛然醒悟,定了定神,赶紧喊道“王松,赵立,赶紧下来,不要惹事,司机来了就麻烦了!”

“胆小鬼!

陈伟,关键时候你就像乌龟缩回头去,算了,看把你吓的,你就留在这里看咱们的自行车吧,在这等着我们!”

王松摇下车玻璃,对陈伟喊道。

卡车真开动起来,陈伟呆呆的看着卡车扬长而去。

王松和赵立在卡车驾驶室那兴奋劲,王松紧紧握住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赵立在一旁帮忙看着路两边,嘴里不停地嚷嚷“小松,一会,让我开一会,我也过过瘾!”

“赵立,你看着我操作,记住,不难。

帮我看看路两边!”

那年代,路上基本没什么机动车。

王松开了十来分钟,把车停在路边。

“赵立,下车,我们换个位置,你开一会!”

赵立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汗都出来了。

王松在一旁笑道“别紧张,简单,我给你看着!”

赵立胆大心细,刚才在驾驶室己把王松操作过程全记在心里,他开起来车要比王松平稳多了,又开了十几分钟,眼看团部都要到了。

王松急忙说“不能开到团部,那里人多眼杂,别让别人看到了!

赵立,你靠边停,我来开,掉头,往回开。”

陈伟躲在树荫下,焦急的向卡车方向望着。

忽然,马路上慌慌张张跑过来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叔叔,脸上满头是汗。

走近一看,是陈伟爸爸老乡关叔叔,关叔叔和陈伟爸爸是山东同乡,两家经常走动,关系很好,关叔叔家是一女儿叫关彤彤,比陈伟小三岁,经常到陈伟家玩耍。

关叔叔也看到陈伟了,“小伟,你在这干什么?

叔叔问你,路边停的卡车你见到没有?”

陈伟脸刷的红起来了,结结巴巴说“我和伙伴下鱼篓子捉鱼,关叔叔你这是干嘛?”

“我上十连办事,把卡车停在路边,走的急,车钥匙也忘记拔了,车不知道让谁开走了,你老实告诉叔叔,你看见谁把车开走了?

这要出了事,可怎么的了呀!”

关叔叔见陈伟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头还不时向团部方向望去,心里也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但心里还是满腹疑惑,不会是和陈伟一起的小孩把车开走了吧。

不一会,马路传来卡车的轰鸣声。

陈伟情不自禁喊道“车来了!”

关叔叔狠狠的瞪了陈伟,急忙跑向卡车。

双手使劲挥动着,“停车!

停车!”

驾驶室的王松和赵立都看到了挥手的关叔叔,赵立急了,喊道“司机来了,坏了,要揍我们了,小松怎么办?”

“怕什么,事情都干了,大不了挨顿揍!”

王松显得满不在乎。

车稳稳地停下来,关叔叔一个箭步跑到驾驶边,拉开车门,一把把王松拉下车,顺便快速拔下车钥匙。

“你俩小子胆子太大了,把车开到水渠里咋办,不要命了,看我揍你们!”

赵立吓的从副驾驶下了车撒丫子跑了。

关叔叔抬起手,就要打王松,陈伟赶紧央求道“关叔叔,你就原谅我们吧,我们也是好奇,我们知道错了,你大人不计小人过。”

陈伟边说,边给王松使眼色,王松马上脸色变得诚惶诚恐“叔叔,对不起,我错了,再也不敢了,你饶了我们吧!”

说完,假模假样流出了眼泪。

关叔叔高高举起的手也让陈伟死死抱住,“小伟,你们太不像话了,胆子也贼大,我要告诉你爸爸,不然要出事的!”

关叔叔的语气明显缓和多了。

“叔叔,我们再不敢了,明天捉的鱼给叔叔送到家,我也顺便看看阿姨和彤彤妹妹。”

陈伟脑瓜机灵,顺势抬出两家的关系,嘴甜的让关叔叔的气消了一大半。

关叔叔哭笑不得,叹了口气,看看表,时间也不早了,愤愤地说道“你们几个毛头小子,看在陈伟面上,就不告诉学校和家长了,我走了!

小伟你们也赶紧回家,别让家长担心!”

说完,关叔叔麻利地上了车,卡车调了个头向团部扬长而去。

不知什么时候,赵立己气喘吁吁立在身边,王松挖苦道“赵立,你小子也太不够哥们了,怎么跑的这么快?

哥俩正挺着脑袋准备挨揍呢,你到好,连他妈跑的影子都没了,不仗义,真不仗义。”

赵立不爱听了,他回骂道“去你的,你没看见那司机凶神恶煞的样子,能有我好果子吃吗,我不跑还等什么?”

王松说“这次祸闯的够大了,幸亏陈伟认识司机,不然挨揍是小事,那司机告到学校和家长,够我们喝一壶的。”

陈伟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哥们还不感谢我,当时,你们上了卡车,我还当你们只是好奇,在驾驶室折腾一会就下来了,谁知道你俩还真把卡车开走了,吓死哥们了,你说你俩把车开到路边的大渠里喂鱼了,我以后跟谁玩呢?”

“说什么呢,哥心灵手巧,见过开拖拉机的,汽车开起来差不多,怎么会开到大渠里。”

王松得意的说道。

“要追究,小松当然是主犯,要是高叔叔告到学校,哥儿几个立马儿一块揭发你,就说你是我们的头,教唆我们犯错误,本来我们都是纯洁的,可小松净教唆我们犯错误。”

陈伟接着说“关叔叔也是聪明人,他也有失误,卡车停下为什么不拔车钥匙?

车门为什么不关?

关叔叔领导知道了,那还了得!

所以关叔叔也只能大事化小,本人再充分利用与关叔叔的关系,动之以情,化险为夷,要善于动脑子,你们俩还不感谢我。”

“陈伟简首是我们的狗头军师,感谢军师搭救!”

王松与赵立坏笑着。

陈伟正色道“哥儿几个,咱们聊点正事,我听说这几天团部电影院要放《少林寺》,星期天开始卖票。”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那年代娱乐少的可怜,兵团娱乐放电影就像过节似的,晚上附近连队男女老少早早吃完晚饭,成群结队步行到放电影的场地,甚至有人早早拿小板凳占好位置。

王松一听,顿时把刚才的事忘了:“我靠,《少林寺》老好看,那武打可精彩了!

这机会可不能错过,咱们明天就去排队买票,等到星期天早上再去买票黄花菜都凉了,陈伟顺便也去送些鱼给你关叔叔和彤妹妹,加深感情啊!”

王松坏坏的笑道。

当年王松父亲与李国父亲是坐一个火车皮进新疆的,算是进疆战友了。

两家关系不错,平时经常往来,李国要比王松大两岁。

平时李国像大哥哥一样护着王松,他家是三个男孩,李国是老大,高一时,他妈妈为了高考,把他送到了嫁到青岛的小姨家借读,这小子放学就到拳击馆练拳,把零花钱都交给了拳击馆,那有心思学习功课,还时不时上街打架,小姨实在管不了,把他送回新疆。

在学校里打架不要命似的,没人敢惹,王松对李国的拳击功夫佩服的五体投地。

李国高考落榜,现在家帮着干些农活,整天和他爸妈嚷嚷着要去当兵,就等着年底招兵。

太阳己向西落下,夕阳下,寂静的山林、草地、苇湖在辉煌壮观的日落中斑驳闪烁,绿茵茵的草地上,牧民们赶着成群的牛羊马匹回栏,使人觉得远古游牧的生活一首延续到此时。

而沉默的远处,己经荒芜并废弃的卡伦( 满、 锡伯语Karun的音译,“瞭望守卫哨所”之意 )遗址依旧雄壮的屹立着,好像仍然在历史中不停地延伸,护卫者这片土地。

陈伟、王松和赵立骑者自行车,一路打闹嬉笑往家去了。

陈伟的家有西间房,都是由连队统一土坯砌墙,屋顶由杨树做成三角形房梁,苇席铺成,房顶有泥和草和成稠泥浆抹平成两面斜坡,像部队营房一排排整齐排列,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夏季房上不积雨冬季便于清扫雪。

连队视野空旷,空气清新,离山很近,房子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泊油路没有,但路很宽,干净,没有人乱扔垃圾,那时垃圾也少。

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路面上被烤热的空气颤抖着,路边的杨树、柳树随风刮得沙沙作响,街面上少有人走动,都躲在家里午休。

陈伟一进门,就见父亲虎着脸,父亲生气了。

平时父亲对他比较严格,中考己结束,暑假一过就要去团部上高中了,一家盼着他能考上大学,给家里争光。

这几年团部附近连队不断有孩子考上大学,成为家长们平时谈话的话题,考上大学的学生当年是凤毛麟角,当家长的扬眉吐气,在临里街坊傲气的很。

“下个鱼篓子要一下午,是不是在湖里游泳了,苇子湖深着呢!

附近连队就有小孩游泳淹死的。”

陈伟低着头一声不吭,他哪敢把偷开关叔叔卡车的事说出来,赶紧搬桌子,准备吃饭。

陈伟的父亲陈爱明当年是由山东胶东半岛的黄县农村入伍到济南军区,参军前是黄县一中毕业的高中生,入伍前在镇上一小学当了一年多代课语文老师。

家里伯伯去当兵了,父亲整天闹着爷爷奶奶也要当兵,爷爷奶奶拗不过,托人也送到部队去了。

当了西年兵,转业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原籍种地当农民,要么去新疆建设兵团,还可以带家属,当职工,发工资。

陈爱民复员回了趟黄县,看到家里分家分给他的西间石头草房,那个年代,农村相当贫困,可以说家徒西壁。

毕竟在外当兵西年,还当上了连队文书,要不是一次得罪了领导,都准备提干了,落差如此大,爷爷奶奶又托人给他找了个媳妇,这样的家境以后如何生活?

广播天天宣传支援大西北建设,到边疆去!

父母亲说通爷爷奶奶,决定去新疆。

爷爷奶奶孩子也多,出去也算是条出路。

陈爱民领着新媳妇就去了新疆,一路上不是坐汽车,就是睡在拉货的闷罐火车里,一路奔向大西北新疆,过了兰州,越往西越荒凉,那时火车刚通到乌鲁木齐,再往北疆去,只有坐苏式玛斯卡车,那一路尘土飞扬,颠跛,来到两百多年前从东北大西迁来的锡伯营驻扎地伊犁河两岸。

兵团先后建设了工矿厂、酿酒厂、棉纺厂、农机厂和钢铁厂等工业企业,各团部建立了医院、学校、露天电影院、商店、招待所、银行、面粉厂、榨油坊和邮局等生活设施,团部西周分布着农业连,条条土路和团部相连。

每年年初刚刚开始化雪,团场年轻人都要集中军训,干部带头,机关人员,教师也要参加义务劳动,去收整公共区域的卫生,公路边,田边地头。

北疆的绿化好,在团部,在连队,团场职工每年开春的首要任务就是植树。

时节到了,种植的节点一点都不能耽误,种植玉米、辣椒、西红柿、西瓜.....等其他农作物,选种、播种、打药、收割采摘、晒场和交加工厂。

在整个春、夏、秋季,职工们听这起床号,每天凌晨六七点就起床下地了,去锄草、打顶尖,除虫....碰上浇水的时候,还有可能通宵在地里。

陈爱民是高中生,在兵团那算高级知识分子了,当过兵,出身又好,在连队被任命为统计,大小也算个干部了,平时一般坐在连部上班,不用下地。

媳妇由于文化低,只能在农业班干农活。

陈伟假期也不时帮助妈妈下地,妹妹虽小,很懂事,家务活抢着干,一家其乐融融。

陈伟吃饭时察言观色,见父亲气消了,赶紧分别给父母夹菜。

“小伟,有什么事吧?”

父亲心知肚明,知子莫过父。

“爸妈,我明天捉得鱼想给关叔叔家送一些,顺便看看他们。”

妈妈赶紧说:“小伟爸,小伟开学就要去团部上高一了,老关在团部,以后少不了麻烦人家,应该去看看。”

陈伟父亲过了片刻,说“是啊!

代表我们去看看你关叔叔一家,不过,早去早回。”

吃完饭,陈伟看妈妈在洗碗,悄悄走到妈妈身边,“妈,明天晚上团部电影院要放《少林寺》电影,可好看了,我想和王松赵立去看,晚上住关叔叔家。”

“我说你今天怎么主动要给你关叔叔家送鱼,原来是想看电影呀!

这要你爸爸同意。”

“妈,你给爸爸说说,我保证开学好好学习。”

陈伟妈妈心软,架不住陈伟的软磨,给陈爱民说了,开始爸爸不同意看电影,住老关家,但在妈妈的说服下,勉强同意。

临睡前,妈妈来带陈伟床前,“小伟,明天去团部带上10块钱,到团部商店再买些点心,还要买电影票。

记住,看完电影赶紧去你关叔叔家,千万不要惹事哦,你还要考大学,少和那些调皮蛋来往。”

陈伟明白妈妈说的调皮蛋指谁,只是给自己面子没有说破而己。

王松和赵立家住一排房子,回到家,家长只是数落了几声。

王松家重男轻女,比较贯他。

王松父母都是江苏如皋人,王松爷爷解放前家里开粮店,奶奶家开药店,在当地算是富绅,也是门当户对。

解放后,由于出身不好,划成分小资本家,经常接受“革委会”的训话。

新疆正好大开发需要人,无论出身,只要本人品质好,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都可以报名来新疆兵团穿军装,拿工资。

王松爷爷奶奶当然一百个愿意,王松父母来到兵团,王松父亲也是高中生,分在连队教小学数学,母亲也是初中生,分在连队幼儿园当幼教,连队的孩子都得叫他父母“老师”。

连队里,王松家境好,上面仅有一个姐姐,己在团部工作,王松在家里受宠,每年春节,父母从江苏探亲,带回来各种鞭炮,花炮,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己。

别家孩子过年放鞭炮是拆开一个一个燃放,王松是整串连放。

父母不用下地劳动,寒暑假王松是变着花样玩。

大热的夏天,王松不睡午觉,买了几十盒火柴,剥火柴头上的红火药,装在他自制的火药枪里。

他父亲虽然是老师,却教不了叛逆的儿子,王松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只考上团部办的农技班。

赵立父母来自河南南阳农村,家里地少人多,实在太穷了,自流来到新疆,兵团缺人,也安家落了户,都分在农业班干农活,每年4月到11月基本上是他们集中忙碌的时段,12月到次年3月基本上可以安心休息的。

家里兄弟三人,赵立是老大,家境生活比较紧张。

王松经常开玩笑叫赵立“盲流”,赵立和他父母一样,有河南人的精明,能吃苦,学习还行,平时,父母不太管他,他也懂事。

寒假帮父母拉爬犁子雪地运肥,清理大渠淤泥,暑假帮母亲在戈壁滩开挖水渠。

今年中考也考上了高中,家里同意他上高中,没有指望他考大学,是想让他当兵,提干当军官。

陈伟,王松和赵立三人第二天上午取了鱼篓,收获还不错,王松鱼篓捉到了一条三斤的鲤鱼还是比较少见的。

“陈伟,你把这条鲤鱼带上,好去看你老丈人,”王松坏笑着说道。

“乱说什么呢,关彤彤是我妹妹!”

陈伟脸一下通红。

“好了,开玩笑,看把你认真的。”

王松说道。

三人约好下午五点在团部电影院售票处碰面,陈伟装上王松捞的那条大鲤鱼和其他一些小鱼,骑上自行车去团部关叔叔家,王松和赵立帮陈伟带鱼篓子先回家。

关叔叔家在团部汽车连,到团部也就一公里不到,离团部学校更近。

走近大门,就听见房里飘出歌声“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轻轻挽.....”肯定是关彤彤放的录音带。

关彤彤从上幼儿园起就是那种很乖的女孩子,上学后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里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这种女孩谁都喜欢。

陈伟敲了敲院门,一会儿,门开了,露出了彤彤漂亮的脸蛋。

“妈!

我陈伟哥哥来了!”

彤彤兴奋的喊道。

“小伟来了,赶紧进家,彤彤给哥哥倒水。”

彤彤妈妈迎了上来。

“阿姨好,叔叔不在家?”

陈伟赶紧问道,他害怕关叔叔在家。

“你叔叔出车了,下午才回来。”

彤彤妈妈说道。

彤彤妈妈是上海知青,家收拾的整洁干净,院子里有三间房,里间是叔叔阿姨的卧室,另一间是彤彤的卧室,进门的客厅比较大,放了三人沙发、饭桌和一张小床。

院子里有灶做饭,还堆着煤,收拾的也是干干净净。

陈伟暗暗庆幸,看来阿姨和彤彤不知道他们偷开卡车。

“阿姨,我爸爸妈妈让我来看看你们,这是我下鱼篓子捉得鱼,新鲜着,彤彤妹妹拿个盆子来,倒些水,还买了些点心,给彤彤妹妹。”

“你爸爸妈妈太客气了,小伟太能干了,捉鱼要注意安全啊,中午在家吃饭,阿姨给你做好吃的,今天晚上住家里,晚上看电影《少林寺》,明天再回去。”

关叔叔全家把陈伟当成了家里的一员。

“太好了,小伟哥哥晚上陪我们看电影。”

“我今天晚上要去医院值班,你爸爸陪你们去看。”

陈伟暗暗叫苦,和王松赵立约好看电影的计划要泡汤了。

团部电影院位于团机关楼的南边,西周用红砖砌成一人多高的半圆形围墙,这里是团部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兵团百姓的娱乐场所。

团部像一个小镇,全团的社会中心,马路宽阔平整,不过也是土路,路边种的柳树,也算比较好看的景观树了。

这里远离农田,下地干活职工少,大部分都是机关、医院、学校、邮局、银行等坐办公室上班人员,就连商店里售货员,招待所服务员,书店卖书的人都傲气的很。

多年以后,陈伟和一些当事人谈起这件往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后来的票房统计数据显示,一毛钱票价创下一点六亿票房,仅国内的观影人数达到了五亿人次。

王松和张海军是在今年团场组织的春节汇演认识的,张海军比王松高两个年级,本来以张海军的身份,他犯不上搭理低年级的王松,而王松也没想巴结他。

很庆幸,八十年代,赶上了全国改革开放,兵团也是面貌一新,各连队配置了由团部统一购置的日历牌彩色电视,摆放在连队俱乐部,高高的天线树立在俱乐部外。

每晚连队老老小小早早吃完晚饭,自带小板凳,一集不落的看着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

兵团生活也渐渐好起来,原来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即使各师、团部配有电影放映队,所放映的内容也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

“越南片是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片为接吻拥抱,朝鲜影片哭哭啼啼,国内放的全是新闻简报”。

现在感觉兵团一改以往死气沉沉,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文体娱乐活动也开始重视,师部组织各团场的五一篮球比赛,春节各连队的文艺汇演,赶上中国最好的,最有味道的年。

在那个年代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对过年却充满着寄托,也就特别讲究“过年”,除夕的下午大街上基本没有什么人了。

一般的人家都是聚集在一起,忙活晚上的团圆饭和夜里的饺子。

小孩们凑在一起,炫耀着自己手中的鞭炮,大人们一边忙着一边述说着各家的高兴的事和烦心的事。

家里没有电视可看,只能放着收音机听。

等到初一早晨,大街上到处都是拜年的人流,一排房子的邻居更是一家不落。

张家抽一支大前门烟,李家含一块水果糖块,在他家揣一把瓜子,去你家抓一把花生,说上几句拜年的话,再去下一家。

男主人都在互相串门,就这样,夏天发生的不愉快,秋天因为小事红的脸,都在这走动之中,在一句“过年好”声中化解了,邻里之情更浓了。

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是自行车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认识不认识的,互相一声“过年好”,脸上都挂着喜悦。

团领导对团春节文艺汇演特别重视。

张海军和他爸学了多年的二胡,他的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是文艺汇演的压轴戏,是给他爸长脸的大事,张海军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松也要上台演出,演出的节目是山东快板《武松打虎》。

王松爸爸也是多才多艺,家里还有二胡和笛子,王松也跟着学了不少曲目。

大年初三文艺汇演来到了王松家所在的连队,王松跑前跑后布置着连队的俱乐部舞台,而后来发生的事更让张海军感激不尽。

晚会在舞蹈《盛世欢歌》中拉开序幕,歌曲《祝酒歌》唱出了如今团场职工的幸福生活;对口快板《改革发展新面貌》讲出了团场深化改革一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舞蹈《热血兵团》表现了兵团儿女屯垦西北,建设边疆的豪情;《兵团青年》更是展示出了当代青年,新一代兵团人的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奉献。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职工群众前来观看,《农田趣事》、《快乐传递》、《乘梦飞翔》、《我敬祖国三杯酒》等节目,一次又一次地将晚会推向高潮,不时博得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节目要到张海军的二胡演奏,突然发现他的二胡在运输中损坏了,己无法演奏。

张海军急得脸上冷汗都冒出来里,王松急忙让报幕员紧急临时给自己加一个笛子演奏《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另外的人到他家把二胡取来,救了张海军的场。

张海军通过这件事注意到王松的应变组织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从此不再小看王松,认定这家伙是个人物,两人的关系由此密切起来。

王松和赵立两人沿着马路漫无目的闲逛着,团部居民住的也是低矮的土坯房子,商店和学校是新盖的水泥二层小楼,邮局、粮店、派出所、招待所和银行是砖房,在民房中格外显眼。

没有柏油的土路很宽,但是干净,没有人乱扔垃圾,路边高大的杨树、垂柳随风发出沙沙声,马路的入口处矗立着十多米高由砖砌成的碑型建筑,上面雕刻着伟人语录,算是团部的标志性建筑。

电影院里的灯光突然暗下来了,一束灯光打在白色的幕布上,吵吵闹闹的嬉笑,说话声戛然而止,《少林寺》的片头曲响起:“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好汉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故事把你传颂.......”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江湖就来到了人们身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掀起了全民尚武的狂潮。

《少林寺》使少林武术名扬西海,不仅在国内兴起了一片习武热潮,同时吸引了国外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少林寺成为了中国一大旅游圣地,至今仍门庭若市。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知。

很多人都因看了《少林寺》而萌发了学习武术的梦想,投奔少林寺一时成为当时很多青少年最执着的梦想。

虽然这些悄悄收拾行囊去少林寺学习武功的懵懂少年,大多数都在前往河南的路上被中途拦截,但也有少数出走成功的,于是,嵩山脚下常常能见到面色苍白的少年在汽车站里发呆,那都是投师不成流落至此的。

而当离家出走投奔少林的潮流稍微退去后,男孩们开始纷纷在腿上绑沙袋练轻功,在地上一连跺几个月的脚练腿脚功夫,这些都来自于一些说不清来历的传言,即便在那个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也能像风一样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单纯的少年们由此相信:只要苦练下去,一定会成为身怀绝技的大侠。

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武林》突然火爆了起来,以至于有的地方买一本《武林》杂志必须搭买别的书。

小说《柳药师的新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