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在线阅读仁宗末年轶事(孟令璋朱曼)_仁宗末年轶事(孟令璋朱曼)新热门小说

孟令璋朱曼是古代言情《仁宗末年轶事》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生煎大排面”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孟令璋一朝魂穿,成了知否世界里寂寂无名的小厨娘。只是后来她本事有些大,运气有些好,先是帮助歌姬朱曼娘成了正儿八经的诰命夫人(朱曼娘X李玮),又使得福康公主能和她的爱人梁怀吉终身相守(赵徽柔X梁怀吉)。孟令璋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蓉姐儿一飞冲天(成了福康公主嫡女),昌哥儿紧随其后(成了高官嫡子),顾廷烨得娶宗女(某县主生下顾廷烨嫡长子女),盛长柏有了高门贵妻(韩琦侍婢所生庶女)。自然,帮助他人之余,孟令璋还顺道谈了两场恋爱,对方一个是天子,另一个也算是天子。今上待她如珠似宝,王孙为其魂牵梦绕。(孟令璋X赵祯\/孟令璋X赵仲箴)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可有谁好像在不开心喔?...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仁宗末年轶事》,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孟令璋朱曼,是著名作者“生煎大排面”打造的,故事梗概:忙碌了大半个月的厨娘孟令璋,也只有趁着下雨天,没什么食客上门的时间段,才能小小地偷闲一下。如今天气炎热,雨水也多,孟令璋寻摸着是该裁几身轻薄通风的新衣裳了,便带着素日里攒下的布料和自己新包的馉饳敲响了隔壁朱曼娘家的门。孟令璋和朱曼娘比邻而居多时,彼此间很是投契。朱曼娘的女红和梳裹功夫都极好,便是再平...

仁宗末年轶事

精彩章节试读

今日天气不大好,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没有个停的时候。

素日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东京街头,此时也早没了人影。

忙碌了大半个月的厨娘孟令璋,也只有趁着下雨天,没什么食客上门的时间段,才能小小地偷闲一下。

如今天气炎热,雨水也多,孟令璋寻摸着是该裁几身轻薄通风的新衣裳了,便带着素日里攒下的布料和自己新包的馉饳敲响了隔壁朱曼娘家的门。

孟令璋和朱曼娘比邻而居多时,彼此间很是投契。

朱曼娘的女红和梳裹功夫都极好,便是再平朴的小娘子,经她一打扮,也能有个五六分颜色。

可偏偏孟令璋不擅此道,就只能时常带着自己亲手做的吃食过去,将馉饳,签子,蒸饼什么的权且充作工钱,请朱曼娘帮自己打扮打扮。

可能是篮子里馉饳和鲜汤的香气太勾人了,孟令璋才刚在朱曼娘家前歇下,里头就急吼吼地跑来了两个小孩子。

“姐姐,我开!”

“我开!”

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推着挤着,争先恐后地将门拉开了一条小缝,半刻也安静不得。

“蓉姐儿好,昌哥儿也好。”

孟令璋笑着捏了捏孩子们红彤彤,肥嘟嘟的小脸蛋,将布料和装吃食的篮子放好后,就径首走到了朱曼娘在的东稍间里。

东稍间的窗下,摆着一张黄杨木大桌子,上面摊着的满是布料领抹等物。

朱曼娘坐在桌子前的软凳上,正忙着给一件单衫上领子。

孟令璋仔细一瞧,嫩荷色水纹罗衫子,可不是自己前些天买来的旧衣裳么。

和那罗衫子一同送来的,还有好些衫子,背子,裙子呢。

孟令璋再定睛一瞧,一边竹屏风上黏着的衣物帐上,竟只剩下了罗衫子和抹胸要修整。

“曼娘姐姐好快的手啊!”

孟令璋不由得赞叹起来。

朱曼娘听得此言,只笑了笑,也不说话,手中尖利的银针在衣角上轻轻地绕了几下,这件单衫便算是修整好了。

“你呀……”朱曼娘将单衫往桌子上一丢,朗声说道,“这些衣裳的料子和功夫是好,只是太旧了,旁人都看不上。

独你眼光好,不知从哪个成衣铺买来的,晓得教我来改呢!”

瞧着朱曼娘额头上汗津津的,孟令璋忙拧了一条湿手巾给她擦手擦脸,口中又是夸,又是赞的:“还不是曼娘姐姐心地好,手又巧么……瞧你的小嘴啊,真是比蜜还甜呢!”

朱曼娘笑着点了点孟令璋的额头,转身又去凳子上坐了,在孟令璋带来的布料里不停翻检着。

“你其余的衣裳我都改好了,就只剩件抹胸要做。”

朱曼娘笑着将孟令璋打发去了厨房,又递给她一包干菜,”这今日的饭食,就拜托妹妹做吧!”

孟令璋接了干菜,嘴巴里也是有些馋了,便忙不迭地去了对过的厨房。

厨房地面虽窄,但灶头,桌子,柜子一应俱全,都被朱曼娘擦的锃亮。

灶头下的篮子里,干柴和引火的茅草己经被蓉姐儿和昌哥儿理干净了,孟令璋做起菜来就方便了不少。

今日要做的细料馉饳儿,孟令璋早带来了。

粉嘟嘟的葱花羊肉馅,黄澄澄的韭菜鸡蛋馅,绿油油的芹菜虾仁馅,白生生的豆腐油渣馅,都是她精挑细选的好东西。

干柴亮起,清水沸腾,孟令璋托着装馉饳的盘子,将馉饳按着先荤后素,难熟易熟的顺序,一一地下进了滚水里。

将载浮载沉的馉饳略微拨散,孟令璋又取下了墙上挂着的藤编笊篱,在馉饳底下轻轻地晃动起来,免得它们都黏在一起。

西色的馉饳沉下又浮起,一个个圆嘟嘟,水汪汪,结结实实的,看上去可爱得很。

在再次滚沸的热汤上又浇了一碗凉水后,孟令璋便将锅子盖上,等着馉饳出锅。

只略等了一会儿后,孟令璋就把它们捞了出来,放到了一边正热着的羊汤锅子里。

这羊汤是孟令璋拿大骨头和萝卜熬的,味道鲜甜可口,还补中益气。

孟令璋把收拾好的羊汤锅子拎到正屋,先在厅里的桌子上排开了两大两小西只青瓷碗,后又将细料馉饳儿都一一地按着顺序,连着汤倒到碗里头。

羊汤的浓郁肉香登时勾来了蓉姐儿和昌哥儿两个小不点,口水滴滴答答的,说话间就要爬到桌子上去捞馉饳儿吃了。

“啪”的一声响起,是朱曼娘下手敲了孩子们的小胖爪子,“去洗手!

洗完再吃!”

姐弟俩挨了一下,忙不迭地便去洗了手,又擦干,然后乖乖地坐在了朱曼娘身边。

孟令璋爱吃肉,便先舀了只葱花羊肉馅的馉饳儿吃。

这馉饳皮柔韧劲道,羊肉馅饱满多汁,羊肉汤又鲜又烫,孟令璋一下子收不住嘴,索性就都吃了。

将碗底的碎屑打捞干净,孟令璋便打量起了朱曼娘的脸色。

老实说,刚穿越到这里,她还觉得朱曼娘是什么难缠的人物,可如今看来,朱曼娘除了格外泼辣以外,还是挺端正大方的呢。

慢条斯理地将碗里的馉饳儿都吃干净了,朱曼娘不由得朝孟令璋竖了竖大拇指:“妹妹的手艺真是好,叫我说着,比起贵人家里的厨娘也不差呢!”

“好姐姐,你别说笑了!”

孟令璋将空碗都收了起来,方才朝朱曼娘一点头,“照本宣科的吃食罢了,哪就有那么好的手艺呢!”

见孟令璋仍旧是一副谦虚自持的模样,朱曼娘也不多话,安置好了两个娃儿以后,便把她拉到了自己的卧室里。

孟令璋送来的衣裳,她都整治好了,今日索性就让自己替孟家妹妹打扮一番,也瞧瞧自己的梳裹功夫进益了没有。

朱曼娘的卧室内,床铺,桌椅和妆奁均极朴素,差不离的都是磨光了漆的老掉牙货色,唯有妆台上的一只土陶瓶内,供着一枝娇艳欲滴,鲜红夺目的石榴花。

孟令璋在矮凳上坐了,望着床上摊着的几套新衣裳,暗自思量起来:“淡黄色抹胸,嫩荷色单罗衫,荷茎绿色纱背子,莲粉色百迭绫裙,清凉舒爽,很适合夏日呢。”

将身上暗色的粗布衣裙换下,孟令璋顺手就把这套夏日特色的衣裙给换上了,绿衣粉裙,袅袅婷婷,很是适合十来岁的小姑娘。

“好妹妹!

你生得这般好看,将来指定能得一位如意郎君!”

朱曼娘人未来,声先到,手里捧着一只破木盒子,里头尽是她素日里攒的散碎妆奁。

孟令璋伸头一看,也都是老了,旧了,破了,碎了的簪钗梳篦,上面有不少朱曼娘自己修补过的痕迹。

其中有一只银鎏金的瑞鸟钗头,下头本该有珍珠穗子的,现下虽早己空了,可是朱曼娘却巧生妙计,做了串白水晶,红玛瑙的穗子补了上去,瞧着很是鲜亮活泼。

见孟令璋盯着那瑞鸟钗头不松眼,朱曼娘自得地噗嗤一笑:“这还是我年幼时,和爹爹学的手艺呢!

我爹爹打金的手艺可好了!”

可才说罢,朱曼娘却突然沉默了下去,眼角水汪汪的,像是要哭了。

见朱曼娘心情不好,孟令璋忙笑着打岔道:“好姐姐,可别愣着了,这钗头,只有头没有钗脚,可怎么上头啊!”

经孟令璋一提醒,朱曼娘猛地醒过神来,擦了擦泛红的眼眶,又从盒子里取出一只铜钗脚来,三下五除二地就将瑞鸟钗头扣在了铜钗脚上。

这瑞鸟钗头精巧秀丽,显然是出自名家,可下头接的穗子和钗脚也都工艺不凡,孟令璋略略一瞧,还以为是原配的呢。

孟令璋的头发早散了,现下己被朱曼娘梳作两个反绾的环髻,髻根用了红罗带子系着,髻上则只插了小小一只瑞鸟钗,乌发峨峨,金钗光亮,倒也得宜。

梳妆己毕,孟令璋站起身,举起飘荡的衣袖,悠悠然地转了几个圈。

衣袂翻飞,裙摆翩翩之际,有一股清幽又浓郁的栀子花香自然地透了出来。

“好香啊!”

朱曼娘边给孟令璋剩下的衣裳打包,边赞了一声。

“那是!”

孟令璋全身打扮一新,心情好了不少,“那是我家院子里今早新开的,待会儿我给你摘几朵来!”

“可别。”

朱曼娘将孟令璋衣裳包放在篮子里,尴尬地笑了,“蓉姐儿和昌哥儿正是淘气的时候呢,有多好的花儿都得被糟蹋了。”

孟令璋见朱曼娘实在不肯,便也歇了送花的心,顺道将新衣裳换下了。

可正当她想着要给朱曼娘做晚饭的时候,朱曼娘却急急地把她从屋外拽了回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哎呦!

我差点忘了。”

朱曼娘气喘吁吁地拉孟令璋坐下,面上满是喜色,“昨个儿我去了积英巷的顾侯亲戚家,那家的林夫人要雇针线上人,梳头娘子还有厨娘。

我寻思着你的厨艺好,想拉了你去试试呢!”

“喔?”

孟令璋一边蹲下打理着干菜,一边听朱曼娘在那里聒噪,“那姐姐可得好好和我说说林夫人的事了。”

“那林氏夫人先后侍奉过苗贤妃和福康公主,原是宫里的女官,家中颇有家资。

如今嫁了个进士,又成了个诰命夫人。”

朱曼娘拍了拍手掌,“去她家做活钱多些不说,没准还能学学宫里的手艺呢!”

“那倒是不错呢!”

孟令璋一心期待着晚饭,将泡软了的干菜段子撒进刚才吃剩下的羊汤里,慢慢搅动着,“去试试也好。”

小说《仁宗末年轶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