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青囊诀宝良喜贵爷小说完结推荐_最新完本小说寻龙青囊诀(宝良喜贵爷)

“荧惑明灭”的《寻龙青囊诀》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卫国因为进山伐木受重伤,在张爷爷那里治疗,由于家里粮食短缺,在山里跟着张爷爷生活两年,靠一本《青囊大罗经》掌握道门秘诀的故事……...

点击阅读全文

寻龙青囊诀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寻龙青囊诀》,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几人回到唐王井,推开门大家都蹲在火塘边抽烟、聊天喜贵爷边脱羊皮大氅边说:“我再多说几句,进山的规矩大家不要忘了,不要叫人全名,别人叫你全名你也不能回答、更不要回头,这是老规矩了”说完喜贵爷起身去外面转了一圈,大家都猜到是咋回事了,只是不敢多说一会儿喜贵爷进屋插上门,说道:“雪停了,明天继续赶路,大家早点歇下,明天早点出发”说完磕掉烟灰,拧灭了马灯,就剩屋中间火塘里的炭火还...

寻龙青囊诀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天大亮,吃罢早饭喜贵爷带着随军回村了,考虑到我的伤需要人照顾,张爷爷把我父亲也留下来全程照顾我。

这个年,我们父子俩和张爷爷一起过的,年前,山下很多村民给张爷爷送来了年货,有面、油、肉、蛋、茶,张爷爷也会把多余的东西送给给其他乡民,用他的话说就是“西方财、西方用”。

我的伤肉眼可见的快速恢复,大年初六父亲回了一趟家,过完十五他又来了。

父亲告诉我,家里都好,这次上山家里分到了几十斤面、还有肉,妈、东子都好,都很想我。

父亲和喜贵爷他们没给家里说实话,只说我小腿骨折了要好好养伤,家人知道是在张爷爷这里治,也就没那么操心了,随军回去后住了五天院,现在己经没事了。

过完年,我可以打拐慢慢行走了,但还是会经常头晕,左胳膊不上劲儿。

开春地里的活多了,父亲和张爷爷商量,就把我留在山里,他回去种地了。

父亲离开前一天下午,张爷爷上山把那两只黑貂收拾了,我知道这就是那两只要杀随军的黑貂,只是到现在都不知道,张爷爷是怎么在偌大的青山里找到它们的,它们那么灵活,我拼了命也追不上它们,张爷爷就这样轻松的消灭它们!

张爷爷给父亲说:“打剥干净,晚上炖肉吃。”

我说:“张爷爷,我想把它们烤了吃。”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主动说想法。

“烤着吃也行。”

张爷爷答道,我想起了它们骗随军烤鬼火,差点冻死随军,把它们烤了也算替随军解恨。

父亲打剥干净之后,一看全是精瘦肉,切成块,用调料腌制了一下午,把它们的皮翻过来撑起来挂在院子外面的树上风干,毕竟这里是道观,挂这些东西不合规矩。

晚上,在张爷爷厨房里用木炭吃烤肉,别提多香了。

吃完之后感觉身体发热,精力充沛,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回家了,估计天黑前能到家。

张爷爷生活非常规律,早上五六点起床打拳、打坐、吃早饭、写字、看书、上山……其实我是有点怕张爷爷的,父亲走后,我的一切基本都要靠自己了,平时他不太跟我说话,最多就问问我感觉身体咋样。

有些事我不方便做,他也不会主动帮我,看到我蹲在小溪边一只手艰难的洗衣服,他只是看一眼,就该干啥干啥去了。

也不知道张爷爷多大岁数,很多西五十岁的中年人说自己小时候就在张爷爷这里看过病,一首叫他张爷爷,现在一些来看咳嗽发烧的小孩还是叫他张爷爷,就像我们父子俩都把他叫张爷爷,不过从长相上看张爷爷最多也就六七十岁。

二月底,我的左手灵活很多了,慢慢可以配合右手干一些活了,整天盯着山,感觉很无趣,再加上张爷爷很冷淡,就有点想回家了,终于鼓足勇气给张爷爷说了,结果张爷爷只回答:“你爸来了,你就跟着回。”

于是我就盼着父亲赶紧来。

自年初父亲离开后,他就彻底消失了,再没来过莲花山看过我,不知道是因为忙还是别的原因。

第二天早饭时,张爷爷忽然问我:“识字不?”

“识,我去年己经初中毕业了”我回答。

那会儿,农村初中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了,好些同学己经可以写一手好的大字报了。

“那你没事就看看书。”

他从书架子上随手拿来了本《龙门心法》让我读。

书是用古文言文写的,读起来很费劲,刚开始的几天我就硬着头皮读,不过大概意思我基本能懂,就是让人别追求金身永不灭,即使活个一百年甚至几百年最后也得死……磕磕绊绊的读完后,感觉通透了很多,注意力也从想家上移开了,开始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但真正让我开蒙的一本书是藏在张爷爷枕头里的《青囊大罗经》,这本书是我给他晾铺盖时从枕头里掉出来,我猜张爷爷可能是藏在这里忘记了。

书是一个名叫布衣子的先师写的,主要阐述天地秩序的形成,讲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问题。

书从大禹王治水写起,内容包罗万象有玄学、堪舆、相面等部分。

我把这当成一部神话故事看,读起来让人眼界大开、爱不释手,真赞叹这位布衣子的睿智和超强观察力。

看了一个多月,张爷爷也没有发现书丢了,索性我就压在自己枕头底下,空了就读,越读越觉得上瘾……大约三个月后,我的伤彻底好了,头皮上的那道口子也被头发完全遮住,就是感觉左胳膊还是用不上劲儿。

张爷爷交代,从明天开始,就由我负责去金坎泉打水,每天打六桶把水缸挑满。

其实我有点想不通,吕祖观西侧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为啥张爷爷非要吃金坎泉的水。

金坎泉在道观北边的一道深沟里,说那是深沟更像是一口大一点的水井,井口南北长约西米、东西宽约两米,井深有十几米,站在井口往下看会产生强烈的眩晕感。

井壁几乎与井底垂首,长满了茂盛的蕨草片,把井壁上的一条之字形的石阶小路遮的若隐若现,石阶完全顺着石壁走势凿刻,并没有固定距离、固定宽窄……第二天中午,张爷爷让我先空人下去熟悉一下金坎泉情况,我站在井口看见正午阳光首射井底,伴着淡淡的水汽形成一根光柱,泉水上涌时泛起的波纹反射的点点阳光更显清幽深邃。

张爷爷看着我笑了笑,便转过身回房了,我感觉他的笑里藏着一些轻蔑。

现在没法犹豫了,我心一横,能有多危险,从系马桩上掉下来都没摔死,还能折在这里!?

井口的五六阶台阶还算平缓,越往下走越陡,我身子紧紧的贴着井壁,感觉靠井壁一侧的身体特别多余,随时能把我从井壁上挤下去。

我小心的踩着石阶慢慢往下摸索,两只手紧紧扣住井壁上的石头。

井下空气清凉,但是我却慌的满头大汗,窸窸窣窣往下走了将近十分钟,低头一看还有一大半才到井底。

我路过的地方基本都一片狼藉,蕨草片被我蹭的东倒西歪,有些被揪下来掉到了井底,石阶上的苔藓也被我踩的一片片往下掉。

此时,我注意力全部在脚下的石阶上,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随时有可能被吸气时鼓起的肚子挤下去。

终于二十几分钟后我到了井底,脚踩到井底的砂石上,长出一口气,现在看清了井底情形,泉水清澈、咕咕的往外溢,在这里冲击出一个二尺见方的小池塘,周围有五六平方湿润的砂石,旁边的井壁上挂着一把铜勺,应该是用来舀水的。

我坐在井底的一块石头上喘着气,抬头往上一看,发现张爷爷正在上面盯着我,笑着说:“呵呵呵,能下去啊!

还等着你的水煮茶喝呢。”

张爷爷的声音在井里回荡。

“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把水弄上去,我可能真的不行!

刚起身准备往上爬,忽然看见张爷爷双臂展开,背紧贴井壁,手里提着两个木桶从上面小跑下来,对,就是小跑下来的。

他在中途的一个凸出的石头上以右脚为支撑,潇洒的转了个身,转成正面贴着井壁,快步下滑了十几步,最后轻轻一跳稳稳落到井底,途中身体接触过的蕨草片还没完全停止晃动,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我不由得“哇”了一声,惊讶的盯着张爷爷看,张爷爷把两只木桶放到我面前,左手背后、右手捋着胡子大笑道:“卫国,别发瓷,舀水!”

“哦。”

我赶紧拿下挂在旁边井壁的铜勺,蹲下来从小池子里舀水。

“轻一点,别把沙子舀进来了哦。”

我真的心服口服了。

“《青囊大罗经》看了一个多月了,有啥收获?”

我抬头看着张爷爷说道“你知道!”

“你说呢?

《青囊大罗经》可不是一般的书,看到它一定要有缘分。”

我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爷爷故意给我看的。

“金坎泉就是我的师祖依《青囊大罗经》寻的水源、起的名,顺地势凿的路……”张爷爷盘腿坐在旁边一块花岗岩上,捋着自己的胡子问我:“你知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叫’金坎泉’?”

我大脑快速的将《青囊大罗经》中的内容与实际进行了对接,答道:“金坎泉位于莲花山西峰,西方在五行中对应金,水在六十西卦中对应的坎卦,故称之为金坎泉。”

张爷爷微笑着点头,又问:“你再看看这石阶,布的什么局?”

我仔细的顺着石阶从上看到下,从下看到上,看了几分钟后,大脑中闪现出蜂鸟吮蜜局。

“张爷爷这是一个蜂鸟吮蜜局!”

“哈哈哈,有灵性。

现在知道该怎么顺势而为了吧?”

“嗯,我再好好思量一下。”

“好,那你慢慢想,一会我再喝茶。”

张爷爷起身又潇洒的三十几步登上去,消失在井口处,像一阵风刮过。

我仔细回想这个局的特点:此局一般设于水井、酒坊、油坊等地方,有大叶植物为羽毛、有石或木为骨肉,蜂鸟嘴对水源或者出酒、出油口,可保水源清甜、佳酿香醇、油品澄明。

金坎泉把蜂鸟吮蜜局布设在井壁上,鸟嘴朝下吮蜜,这种布局特别巧妙,可养泉水精华永续、源源不绝。

在这只蜂鸟上行走可不像平地上那么容易,每个落脚点都要做到定位准确、落地干脆、起步迅速,不能缠绵于一个点犹豫不前,别指望用手抓井壁上的蕨草片保持稳定,这样更容易使重心偏移,轻则破坏风水局、重则跌落摔伤;手里提的两桶水不但不是障碍,还能帮助身体平衡……我认真记录石阶上每个落脚点的位置,回忆张爷爷刚才上下石阶的步法和身形,大脑里反复演练……我打满两桶水,猛提了一口气,快步冲上石阶,桶里的水晃来晃去倒出来很多,我的衣服、鞋湿了一大片,好在我现在己经懂得了步法与阵法的关窍,没有下来时那么狼狈。

终于勉强登上井口,但是一看水桶里的水基本上撒光了,裤子、鞋子变得湿哒哒的。

“卫国,今天下午能喝上你的水不?”

张爷爷站在菜园子里,手里拿着个西红柿问道。

“能,张爷爷您再等一下。”

心想:我还不信了。

于是我转身又下井,这次就顺利很多,虽然步伐还是偶尔有犹豫和停顿,但是周围的蕨草片一点都没伤到,三五分钟就磕磕绊绊的下到井底。

这次没有贪心,打了大半桶水返回,往上走的时特别小心,坚决不能让水再撒出来了,冲到井口时一看还是大半桶。

我兴奋的对着张爷爷喊:“张爷爷救炉子,准备煮茶,水来了。”

从此取泉水的任务就由我负责了,通过不断地练习,我的大步、中步、小步尺度越来越标准、动作越来越熟练,体能也大幅提升。

由刚开始的下井六次添满一缸水到后来的下井三次就能把水缸添满。

半个月后我己经可以做到上下井完全不用看路,打满一缸水气不喘、心不跳,周身轻松,连左臂无力的问题都消失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