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结小说推荐万里救赎(伊什卡拉勒斯基)_万里救赎(伊什卡拉勒斯基)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

小说《万里救赎》,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伊什卡拉勒斯基,文章原创作者为“乙木不高”,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一段哥萨克的寻梦之旅:谁能想到,一场又一场结束一切的战争反而开始一场又一场新的厮杀?够了,一切都够了背叛那个曾经很开心的地方,让世界记住我一百年吧...

点击阅读全文

万里救赎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乙木不高”创作的《万里救赎》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从停战到现在,我们这样己经多久了?”我问连队里的那个安静的地图测绘员马拉科夫“差不多…几个月了吧,少说走了也得有十几千米…哦不,几十千米了吧。”“你看到路上那些穿的比我们还破烂的契丹人了吗?”“看到了,他们是…乞丐?流浪汉?还是逃兵?”“都不是,”乌乌姆斯布插嘴说。“他们是土地被兼并了,活不下去的...

万里救赎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我在一张全俄地图上标注了大致的归乡路线,先出东北,然后到外东北,再过了外兴安岭,去西伯利亚,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干线一首走,最后过乌拉尔山回到家乡。

于是第二天,是1906年的元旦,我们启程了。

里加连行进在被称为辽东丘陵的地带,出山后,雪明显厚了一大截子,松树上结着霜花,那面俄罗斯国旗在连队中央飘荡,刮下来一排又一排冰锥子。

这里虽然也冷,但起码比我老家暖和多了。

且冷且温…奇怪的感觉。

不知走了多久,这一段路我们都几乎是风餐露宿的,我们终于出了丘陵,道路不再是山路的陡峭,而是渐渐平缓而宽阔笔首,我看到远处隐约有一座教堂一样的东西,仔细看:一个俄式尖顶,明显是一个俄罗斯人遗留在这儿的物件。

到沈阳了。

沈阳的街头在这时是喜庆无比的,这时候里加连散发出来的一股子乞丐兵痞味显然不适合这样的喜庆日子。

“从停战到现在,我们这样己经多久了?”

我问连队里的那个安静的地图测绘员马拉科夫“差不多…几个月了吧,少说走了也得有十几千米…哦不,几十千米了吧。”

“你看到路上那些穿的比我们还破烂的契丹人了吗?”

“看到了,他们是…乞丐?

流浪汉?

还是逃兵?”

“都不是,”乌乌姆斯布插嘴说。

“他们是土地被兼并了,活不下去的农民,去瞒州找地儿种。”

“真不知好歹…他们起码还能有一丁点儿自由,当时我们的农奴连自由都没有,土地有得种也不是自己的。”

我此时显然对他们很不屑。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之中肯定有签了卖身契逃出来的,和我们的农奴大差不差吧。”

“那还挺可怜的,乌乌姆斯布,我们这儿还有面包吗?”

“我知道你想施舍他们,但大可不必了,他们置了地后照样有钱,而且我们的面包不多了,只够吃二十天。”

“好吧…”在沈阳古老的城门外休整了一天后,我们开进了沈阳城。

这里下着大雪,和城外几乎一般无二都是且冷且温。

但与城外相比,不同的是,这里溢满了一种被契丹人称为“年味儿”的东西,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户上都贴着红色的方纸,上面写着合适的标志,到处都有人在庆祝,没有人会注意我们这些骑着高头大马在街上招摇过市的洋鬼子。

但是,我们是不可能向他们买食物和弹药的,因为1895年来的日本人和从1644年就开始统治契丹的瞒政府都己经开始严禁他们这么做了,我们只能碰碰运气,向着俄罗斯帝国在这里最大的痕迹——俄国驻沈阳军事基地走去。

还必须绕出城里走,因为城内也不能久留,这里也有日本宪兵和警察在搜捕我们,之前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军用围巾现在派上了大用场,拿这玩意儿捂着脸。

那些目光呆滞契丹人就不会认为我们和通缉令上的那些所谓的“俄罗斯叛匪”是一个东西。

1906年1月5日,不幸的一个早晨,这是一个极端的悲惨的圣诞节,我们毕竟是回不了家乡了,乌乌姆斯布这个腾格里信徒外的所有里加连官兵都感到沮丧和不快,包括我也是和他们一样。

但好消息是,前面的那个山头上,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基地,我们策马扬鞭,向那个伟大祖国母亲留给我们的最后希望前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