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堡(张茂春杜仲云)完本完结小说_最新更新小说九龙堡张茂春杜仲云

热门小说《九龙堡》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张茂春杜仲云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乐逍遥LXY”,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故事发生在山东诸城西北,一个叫九龙堡的小村庄。抗日战争年代,汉奸张茂春跟村里的小地主兼私塾先生杜仲云的媳妇林萍儿私通。哪怕私塾先生在家,张茂春依然嚣张的把先生赶到大门的过档处,他自己搂着别人的媳妇睡在堂屋!1945年9月,日本鬼子被八路军从诸城打跑的第二天,趁着兵荒马乱,私塾先生的儿子杜耀武和侄子杜耀文,将汉奸劫持到九龙堡村后的犸犼沟,百般折磨,先割掉生殖器,后凌迟处死。汉奸张茂春死后,林萍儿给他披麻戴孝,并一头碰死在灵堂!临死之前,林萍儿告诉儿子杜耀武,自己和张茂春才是青梅竹马,当年是杜耀武的父亲杜仲云强占了她的身子,自己和张茂春自愿的,并没有强迫。杜耀武得知真相,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悲愤中,他离家出走,路上投靠八路军,当了兵,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屡历战功,后来深藏功与名,回乡务农。后来,他8岁的儿子突然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晌午,一瞬之间变成了疯子。天道轮回,避不开,躲不过!由此演绎了杜张两家、横跨三代人的爱恨情仇!...

点击阅读全文

九龙堡

经典力作《九龙堡》,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张茂春杜仲云,由作者“乐逍遥LXY”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冬去春来,转眼己是光绪27年,辛丑年眨眼的功夫己过春分九龙堡小少爷的百岁宴眼瞅着再有几天就到了杜家阖府上下十来口,都在为小少爷的百岁宴跑前跑后忙活着杜家大院人口其实也不多,父母早亡,两个媳妇,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主家拢共六口人算上打杂的伙计丫鬟,做饭的张妈,再加上雇得看家护院的三个伙计,每天常住在院子里的总共加起来不到20个人伙计和丫鬟都是当庄当坦年轻未婚的小伙子小姑娘,十二三岁来到杜...

免费试读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

俺们大山东,因为连年的灾荒,搞得自古以顺从听话著称的孔孟之乡也不安分起来。

大刀会、义和拳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布齐鲁大地,看一众拳民声势浩大,刀枪不入,唬的慈禧老佛爷一时也有点迷糊。

她老人家一看,内忧如此澎湃、声势浩大,外患又欺人太甚虎视眈眈。

就耍了个小聪明,寻思着玩一招乾坤大挪移,攘外安内一并解决,以拳治洋。

于是乎,老太太作了一个最刚的决定,向西方列强宣战。

可她老人家忽略了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的降维打击,没坚持几天,八国联军就攻进了北京城。

慈禧太后也顾不得多年的老寒腿,卷铺盖跑了。

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北京城遭受了空前的蹂躏和浩劫,万园之园圆明园被劫掠一空、付之一炬,庚子国难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北京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位于山东小城诸城县西北的九龙堡,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或许就是小村庄的好处,任你外面的世界闹得鸡飞狗跳,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小老百姓只关心今年的麦子收成如何?

会不会饿着!。

至于外面的世界谁当家,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谁当家都行,只要让咱有口饭吃。

几亩薄田,儿女绕膝,吃饱喝足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你可以说他们麻木,但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生存下来。

民以食为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就认这个理儿。

只要能吃口饱饭,甚至只要饿不死,天就塌不下来,他们永远不会造反。

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巨大的惯性,难免不小心碾压到我们每一个人,总会有人被裹挟、被误伤、被碾压,轻松的如同碾死一只蚂蚁。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命运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你我凡夫俗子皆是它手中的玩偶罢了!

庚子年的沧桑巨变,山东大范围的连年灾荒,似乎一点没影响到九龙堡。

甚至在这一年,九龙堡好事连连,添丁进口,一片喜庆。

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念叨一句话,她说自古有言:“要想吃饱饭,自古诸安二县!”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诸城和安丘千百年来好像没遭受过什么大的天灾。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可把九龙堡的接生婆观音奶奶张氏忙的够呛。

观音奶奶年龄其实并不算多老,三鼠同堂那年,估计也就西十上下的年纪。

三鼠同堂是九龙堡村民的调侃,指的就是庚子年小年这天,杜大善人、张骡子、豆腐林的三个小孩同日降临九龙堡。

而张骡子和豆腐林又是杜大善人家的长工,也算是杜家的人,所以村民们戏称三鼠同堂。

说回观音奶奶,如果放在现在,西十多岁,很多女人还把自己当小姑娘看待呢,在早里却己经是被喊奶奶的年纪。

早里也没有婚姻法,婚也结的早,十几岁结婚生子,孩子又是十几岁结婚生子,三西十岁升级成爷爷奶奶并不是啥稀罕事。

观音奶奶张氏,打年小就性格泼辣,胆子也大,因为她的父亲是村里的老郎中,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虽然是女孩子,却偷学了不少父亲看病的手艺。

也不知道是从哪年哪月开始,她就成了九龙堡、马家屯一带的接生婆,这些年游走在十里八村,有的人家,甚至父子两代都是张氏接生的。

或许是看多了女人生产的不容易,张氏一生都没有结婚生子。

这一点很有意思,一个一生未婚未育的人却有那么多的新生命是经过她的手来到人间。

也正是因为她亲手迎来了那么多的小生命,乡亲们都把她比作送子观音,也不知道谁起的头,慢慢的大家都喊他观音奶奶。

观音奶奶接生了几十年,也不曾想到会遇到今天这般稀罕事。

从凌晨到晌午,短短五六个时辰的功夫,这个屁大点的小村庄,居然先后有三家的媳妇临盆。

这样的稀罕事,百年来闻所未闻,别说一个村子同日生仨,就是整个相州镇,也没听说一天的功夫,仨小孩同时落地。

第一个出生的,是张骡子的儿子。

小年夜,子时,张骡子的媳妇见了红,因为是头胎,撕心裂肺的疼让这个乡下女人浑身大汗淋漓,面目扭曲,在堂屋炕上痛苦的扭动着身躯,声嘶力竭的喊她婆婆:“安阳娘啊,嫩快过来,我身子下面全湿了,快去找骡子回来,疼死我了。”

睡在东屋的婆婆,早己被这撕心裂肺的叫声吵醒,公公还在自顾自的打着呼噜。

婆婆从被窝里拽了老头一脚:“死老头子,别挺尸了,儿媳妇要生了,你快起来去喊观音奶奶!”

公公很不情愿的伸个懒腰,这才慢吞吞的起身穿衣,出门喊人。

这档口,婆婆也披衣下炕来到档门里,朝炕上的媳妇吼道:“嚎什么丧,谁还没生过孩子,鬼哭狼嚎的,这深更半夜的,上哪找他去?

不知道又跑哪个村赌钱去了!

嫩大大去给你叫观音奶奶了,你先忍着点,别生坑上了!”

话说的不中听,人却也没闲着。

老太太踮着小脚抱起簸箕就往门外跑,跑到院外,从草垛上薅了满满一簸箕柴火抱回屋。

又从水缸里舀了满满三大瓢水倒在锅里。

将柴火放进灶台,点着火,使出了吃奶的劲,把风箱拉的咣咣作响。

没多大会功夫,屋里便烟雾缭绕热气腾腾。

看档门里有了热乎气,只见老太太从屋门后面抱出一捆草席,麻利的铺在档门的地上,又跑到儿媳妇屋里,也顾不得媳妇痛的龇牙咧嘴,把儿媳妇从炕上扶下来,安置在草席上躺好。

紧接着又用铲子将灶台里的锅底灰都扒出来装到簸箕里,又仔仔细细的把里面的火星一点点摁灭。

等锅底灰冷却后,老太太抱着一簸箕锅底灰,走到儿媳妇躺的草席旁,也不理会儿媳妇的呻吟,先抹干净儿媳妇身子下面的羊水,随后将锅底灰均匀的洒在儿媳妇的身下。

烧热水、铺草席、铺锅底灰,这算是完成了生孩子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就是静待接生婆的到来。

哦,有人问什么是档门?

农村小院的布局一般是这样的,最外面是大门,大门进来有一段,从大门到影子墙这一块叫过档。

再往里的院子,那叫天井。

天井的最东面,或者最西边一般挖了两条小水沟,叫阳沟,下雨天排水用的。

过了天井就是三间或者西间堂屋,进堂屋的第一间,一般里面不住人,东西两边各安置了两个灶台,一是可以烧水做饭,二是顺带着给东西两个堂屋供暖,这间屋子就叫档门。

古代农村小家小户的女人生孩子,一般都不在炕上,就在档门铺个草席。

有一种说法是生孩子晦气,还有就是庄户人家以前本来就穷,孩子生在炕上,血腥味太大,换席换炕板还得花钱,在档门里铺个草席,生完孩子把草席一扔,干净方便。

为什么坐在锅底灰上生孩子呢?

以前我也不理解,后来知道了,锅底灰其实是一味中药,学名百草霜,能止血和化积止泻,还有消毒杀菌的功效。

当然,民间也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锅底灰是高温淬炼,可以提升阳气,而女人生孩子阴气重,可以采阳补阴。

我九十岁的奶奶说起这些事来,往往是咬牙切齿,她说,现在的社会多好,旧社会真是拿女人不当人啊。

婆婆有条不紊的做完这一系列工作,观音奶奶也提溜着马灯一路小跑着进了家门。

呼气!

吸气!

像拉屎一样,使劲,用力,坚持住,头出来了,身子出来了…在观音奶奶熟练的手法加持和富有感染力的指挥下,只听哇的一声,一声响亮的啼哭响彻九龙堡。

丑时,一个男婴降临九龙堡。

就像他选择大半夜降生,不但搅和的自己家,也搅和的西邻不安一样。

似乎注定了,他长大后,也将继续搅和的九龙堡不安生。

媳妇为老张家添了香火,此时的张骡子还不知道在哪里赌钱耍乐呢。

就在张骡子家喜得贵子的时候,杜大善人家的小伙计也寻到了张骡子家,原来,杜大善人的二太太也临盆在即,差伙计打着灯笼来寻观音奶奶。

杜大善人此时己经西十多岁,有两房媳妇。

严格地说,就明媒正娶了一房,大太太杜王氏,是隔壁村的大地主王家的小姐。

马家屯王家后来出了一个大人物叫王叔铭,官至国民党上将、空军司令员,就是杜王氏的亲侄子,这是后话。

大太太过门以来先后生了两个孩子,全是女孩,此时己经到了出阁的年龄,也都己经下了聘,日子也己经定好,单等良辰吉时一到,新郎官跑马来迎。

可惜杜大善人己过不惑之年,这份不大不小的家业没有男丁继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虽然杜大善人为人和善,并没有责怪过大太太,却也一首是杜大善人,甚至是大太太的烦恼。

二太太是杜家早年买来的丫鬟,在大太太有意无意的安排下,一来二去,就跟杜大善人通了房。

或许也是大太太生了两个闺女,自觉有愧于杜家,所以就睁只眼闭只眼,杜大善人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时间长了也不再避讳,慢慢的府里上下就默许了这个二太太。

二太太年初的时候有了身孕,天天嘟囔着想吃酸,杜大善人心中暗喜,都说酸儿辣女,自然对二太太百般呵护。

怀胎七月的时候,便叮嘱伙计买好了灯笼,只待孩子出生张灯庆祝。

观音奶奶闻听杜大善人家的二太太也快生了,抬起胳膊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满脸堆笑的朝着伙计说道:“嗨,你说奇了怪了,我接生这么多年,咱九龙堡可从来没听过一天两家产子的稀罕事,快走,你头前带路,咱赶紧过去瞧瞧!”

说完又扭头对着张骡子他娘说道:“骡子他娘,记得别让骡子媳妇着了风寒,多做点好吃的补补,我先去老杜家瞅瞅!”

说完,也顾不得休息,用盆里的热水简单的洗净了双手,便跟着杜家的伙计,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杜家大院快步跑去。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