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寓意: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寓意: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九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菊花节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登高节
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茱萸节
重阳节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而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儿节
重阳节又叫“女儿节”,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每到重阳,“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在这天出嫁的女子,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而已经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阳节都要回娘家团聚,实质上“女儿家”也是让妇女休息的意思。
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过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