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言情小说《女人四十的蜕变》,由网络作家“网红喵姐”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李雪郭斌,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的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四十岁,是属于女人的一道分水岭前半生风雨磨砺,后半生增添阅历经历得越多,越懂得爱自己的重要,到了这样的熟龄阶段,学会花点心思在自己身上,这样的活法,才更精致
评论专区
神级狩魔人:什么时候可以上希里?全村的老少爷们都等着呢。 开局一条小渔船:开头第一章放毒,重生之前妹妹被仇家杀死也就罢了,架空虚构一个东南亚汉人小国家,而且根据作者注解,这个地方只是主角发家种田的地方,以后主要在国内发展。画蛇添足说的就是这个吧。 蛊惑魔王:这本书太监了, 原因在于作者本来想写正能量的东西, 可惜惩恶扬善写成了以恶治恶的道德婊. 再加上逃离魔鬼世界以后, 剧情出现巨大bug. 身为魔鬼需要灵魂, 以前可以说是被胁迫, 现在恢复自由身了, 还能心安理得了阴谋杀人???第2章 女人活得要有高级感
聪明女人活得更有“高级感”
高级感是正义的化身,为她人奉献的一种精神,不是形式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精神还体现在她的生活日常。就像我们说爱一个人,不只是爱他的吸引我们的那部分,还要爱她的一切。
1、悲惨的童年
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个女婴诞生了。
她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贵族后裔,出生在小康之家的女孩自小过得不错,生活富足。她按部就班地读小学、学芭蕾,远离饥饿和劳苦。但这样的运气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在她6岁时,父亲就因为信仰抛弃了她和母亲,远走他乡,她跟随母亲回到母亲在荷兰的娘家,本想获得一丝安稳,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纳粹占领的荷兰让她们难以如愿。
由于母亲的家族被认为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母亲一家被视为帝国的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她的舅舅还被处决,母女俩的贵族生活就此结束,从此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
究竟有多贫苦呢?她的儿子在回忆录中写道:“她告诉我们她的哥哥是如何吃下狗粮的,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吃。其他人吃郁金香的鳞茎,因为没有蔬菜。当时的面包都是绿色的,因为没有可以磨成面粉的小麦,只能用豌豆粉来制作面包。有时候我的母亲需要一整天都躺在床上,通过看书来忘记阵阵袭来的饥饿。”
更悲惨的是,她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她成为首席芭蕾**演员的梦想从此破灭了。虽然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芭蕾舞,即便是在战争时期也一直没有中断,但在那样的沉浮社会,想要安心接受专业训练很难。
所以,当战争结束后,她拜访名师刻苦学习,但老师告诉她,她已经错过了练习芭蕾最佳年龄,不管她在训练中多么努力,已经定型的动作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
此外,与当时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员相比,她也太高了。那个时代的男芭蕾舞演员都比较矮小,在与她搭档时没有力量完成最基本的托举动作。而且,长时间的饥饿影响到了她肌肉的发育,与那些在战争期间可以维持正常生活与训练的女孩相比,她确实不具备竞争性。
2、跳芭蕾梦破灭,打开演员之路
这世上,比没有梦想更痛苦的是曾经有过梦想,却难以实现。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的芭蕾舞梦想破灭了,但演艺之路却朝她挥手,谁也没想到这个家庭破碎,瘦弱的、饱受战乱饥苦的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代巨星。
姣好的面容和长期练舞所带给她的气质,让她顺利成为一名演员。她当过兼职模特,跑过龙套,演过一些小角色和舞台剧,三四年后就被伯乐慧眼识珠,从欧洲到美国开辟了自己的新天地。
演译了几部成功作品后人们逐渐记住她的名字,她就是奥黛丽·赫本。还拿到多名主角奖励奖杯,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女演员。
如果奥黛丽·赫本止步于此,她最多算是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容貌出众、塑造过经典形象、拿过大奖的女星在演艺圈大有人在,但她在病逝25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让人愿意把一切有关美好的形容词都放在她身上,自然不只是因为她演艺事业上的成功。
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要从500名20世纪美国电影界的明星中,评选出50名最伟大的明星,要求必须在1950年之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奥黛丽·赫本名列第三位,这个奖项对她的演艺事业做出最大贡献的褒奖。
1992年1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她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向在科学、文化、体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平民颁发。
还在她病逝后的第10年,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做出的贡献。
3、为何奥黛丽·赫本死后,总统为她塑造青铜雕像
为什么从美国总统到联合国都去表彰和纪念这位女演员呢?
50多岁时,奥黛丽·赫本逐渐淡出影坛并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心大使,开始不遗余力地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因为她曾在战乱时受其恩惠,所以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
在这个职位上任职的她并没有走形式、捞名声,而是身体力行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时举办音乐会等募捐活动,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不顾战乱和传染病的危险,看望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她的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国家。
她曾在1989年发表著名的演讲《和你在一起》,去控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贫穷国家的掠夺,声讨贪婪自私的发达国家罔顾千百万贫困儿童生命健康的行为;她挺身为全世界弱小无助的儿童说话,为那些因战争而伤残,因饥荒而奄奄一息,因缺乏饮用水而衰弱,因缺乏维生素而失明,因社会不公正而流浪的亿万儿童说话;甚至在1992年底,奥黛丽·赫本还拖着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在当地展开考察并实施救援。其实,当时她已经患上癌症,身体非常瘦弱,却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们吃饭。回到美国,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她的腹部。
而奥黛丽·赫本这份全身心地投入的工作薪资仅有1美元。
在她去世后,长子成立了以母亲名字命名的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奥黛丽·赫本的公益事业。如今,在儿子的经营下,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公益项目: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卢旺达的儿童教育事业,美国新泽西州建立的第一家奥黛丽·赫本儿童家园,为那些身体上和情感上受到创伤的孩子提供一个完善的、友好的治疗环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分会也与之共同创立了一个10年的“儿童入学计划”,其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120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一个叫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女人。
说奥黛丽·赫本是个美丽的女人,毋宁说她是个充满“高级感”的女人。因为她令人久久怀念的不只是音容笑貌,更多的是她大爱的心和付诸的行动。“美丽”很多时候被用来称赞外形出众,但“高级感”超越、升华了美丽,特别是高尚的心灵和行动。
4、“高级感”,是在自己的心中为别人留一块地方
你也许穿衣懂得搭配,懂得上妆调色,懂得运动以保持身材,懂得抑制脸部表情,这些只是“高级感”的皮毛,但真正的“高级感”除了体现在外形上,还应该呈现于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的爱情、你对家庭的责任与付出、你对父母的态度、你对孩子的教育、你对朋友的担待、你接人待物的各方面。
安妮·玛丽·斯劳特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她被誉为“美国第一职业女性”,被评为全球最迷人的女性之一。
她是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第一位女院长,2009年初出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是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的左膀右臂,也是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女性。她在事业上可谓非常成功。
斯劳特有两个上中学的儿子,丈夫也是普林斯顿的终身教授,两人感情很好,事业上也互相支持,怎么看都是事业家庭取得平衡的杰出女性。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上中学的大儿子因为长期挂科、逃学、冒犯他人最后被勒令休学。一切都要从斯劳特离开家庭前往华盛顿任职开始说起。
本来想让儿子们能继续享受好的教育资源,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同时也不用让丈夫疲于奔波,斯劳特选择把家庭留在新泽西,自己开始了每周末往来于华盛顿和新泽西的赶路生活。这意味着她一周有五天都是和孩子、丈夫分开的,只能周末体验一下家庭的欢愉,而且这种欢愉也经常因为突发的国际事务被打断。
因为缺少母亲的陪伴,两个孩子的教育状况急转直下,大儿子叛逆,小儿子也因为刚入中学不适应新环境过得很辛苦。斯劳特在任期满两年后本来要被提拔到更重要的职位,但她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拒绝了邀请,放弃了自己的野心,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回到了家庭去照顾、陪伴她的孩子们。
安妮·玛丽·斯劳特在《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这本书里说:“只要我的两个孩子在读大学前还需要我,我就会留在他们身边陪伴他们。”
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一直是女性面对的艰难课题之一,本以为像安妮这种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一定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毕竟很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女性(其实也包括男性)都曾牺牲了个人生活和家庭。
安妮之所以受到欢迎,甚至打动了不少女性,原因就在于她没有像很多成功女性那样呼吁大家“身为女性,你要更有野心,向前更进一步”,然后留下怨声载道的伴侣和问题百出的孩子在身后,不知所措,备受煎熬。
安妮告诉女性,你选择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为此暂时牺牲、放慢个人事业是可以被接受的,不应该受到指责。你把更多的温暖和空间留给家庭和他人,而不是仅仅留给自己的事业心、野心,这种心中有他人的人性关怀同样也是“高级感”。
5、做高级感女人时也要做个狠女人
首先,“狠”女人最爱的人是自己,因为她们懂得要先照顾、料理、疼爱好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爱亲人、伴侣、孩子、朋友以及其他事物。
其次,“狠”女人的思想比身体更独立,也许她们还是会假装拧不开瓶盖向心爱的人示弱,但在重大问题的抉择上,她们不盲从,不任性,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并能承担得起后果。
还有,“狠”女人大都多了几分叛逆,我想结婚时就会结婚,我想单身时也无所畏惧。我生孩子是出于爱,我不想生时不会为了传宗接代而被公婆或父母勉强。
以及,很重要的是,对“狠”女人而言,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它不再只意味着格子间里朝九晚五的难熬时光、防不胜防的明枪暗箭,以及按月打入卡中的工资。
在“狠”女人的世界里,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她们会拼尽全力去对待,只为实现、表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但这个“狠”女人一定是充满爱的,她们爱自己,爱思考,爱工作,也爱家庭,最重要的是,她们热爱自己的人生。她们作为女人,一定是全力以赴,以至于她们对一切都是狠的,不留任何遗憾,能活成这样的女性,不会去羡慕男人的自由自在和诸多优待,更不会把自己的遭遇归咎于自己的女儿身,因为她们能够收获更精彩的人生、更丰富的阅历和更饱满的情感。
我之所以希望自己能活成一个“狠”女人,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家中的女性长辈的影响,她们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人,并没有走“寻常路”。
我的奶奶,55岁退休后还经营着一家台球厅,想着如何运用自己尚好的健康去提升生活质量;我的姑姑,在50岁时学会了开车,退休后兼着一个公司采购的工作,开车绕着全国转,至今十几年过去了,还坚持工作。我妈在中年时期就赚够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完全可以过得随心所欲一些。可她没有选择吃喝玩乐“善待自己”,而是用多出来的精力去研究理财产品、做投资。
我们家的每一位女性看上去都有点辛苦,甚至“自虐”,明明可以安享许多年轻人都渴望的退休生活——旅游、遛娃、跳广场舞、刷抖音等等,但她们身体力行地教我做一个“狠”女人该有的样子,那就是她必须是强大、独立的。
也许,正是有了这些有点另类又接地气的榜样,我才会说,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狠”女人。这种期待并不像天边的云彩一样不着边际,我们只需要对自己的事业更热忱一点,对自己的感情更热烈一点,对自己的生活更期待一点,就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高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