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愚人节在西方也称万愚节、幽默节,节期为每年的公历4月1日。如今提起愚人节,大部分国人第一反应会觉得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然而,事实上,西方文献对于愚人节的记录要到十六世纪才出现,而在西方流传开,也要到19世纪了。 而在此之前,四月一日愚人的风俗已经在古代中国流传两千年左右了,因此有历史研究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古代记载,愚人节起源于中国,所以应该属于...
愚人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愚人节在西方也称万愚节、幽默节,节期为每年的公历4月1日。如今提起愚人节,大部分国人第一反应会觉得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然而,事实上,西方文献对于愚人节的记录要到十六世纪才出现,而在西方流传开,也要到19世纪了。
而在此之前,四月一日愚人的风俗已经在古代中国流传两千年左右了,因此有历史研究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古代记载,愚人节起源于中国,所以应该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说法是怎么一回事。
愚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四月一日愚人的风俗已经在古代中国流传两千年左右了,因此有历史研究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古代记载,愚人节起源于中国,所以应该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愚人节风俗的记录是在汉武帝刘彻时期逸飞所写《局门广录》,这里边记载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同时还写到:“春四月中,户皆悬杖,以禳恶气。”此书同时出现了愚人和悬杖这两条风俗。
愚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娱乐活动。而原本属于愚人节的悬杖风俗也逐渐并入了除夕之中,成为了后世春联的起源。
到了唐代,曾有人提议要废除这种愚人风俗。但是当时的唐化帝本人就是一个热情的愚人活动爱好者,自然不会废除,逃过一劫的愚人风俗后来一路流传到了明代,并随郑和船队流传到了欧洲,据记载,在郑和船队中有一位太监,叫游伐柯,他在英格兰和一个叫默吉申女子一见钟情,他为了留在英格兰,就偷偷地脱离了船队,这位游公子自幼便喜好愚人游戏,到英国后便把中国古老的愚人风俗带到了欧洲。至此,这种在4月1日开玩笑的风俗才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
在2000年2月29日,一位名叫Faye的学者偶然间在梵蒂冈皇家图书馆所藏古籍中发现了游氏后人撰写的《先公伐柯东来记》,补上了愚人节西传的重要一环。欧洲人才恍然大悟,欧,原来我们一直玩的愚人节是来自这个中国的节日。
中国愚人风俗起源的时期
愚人节准确的起源时间和区域已很难确定。从先秦的一些零星的记载来看,愚人风俗可能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礼教影响较小,文化较为开放的楚地出现了。《诗经·楚风·朱缨》记载了当时楚地恋人在春天秀恩爱的故事:“朱缨芃芃,熻赩春中。子不我即,忧心有忡。子其娭我,中心乃降。”
朱缨是一种开红花的豆科植物,是含羞草和合欢的亲戚。“芃芃”是植物茂密生长的样子。“熻赩”是鲜红明艳的样子。“即”指到。“娭”,指嬉闹,开玩笑。“中心”就是内心。“降[xiáng]”在这里指欢乐。
这句话大意说在春天的中段,茂密生长的朱缨花明艳地开放。年轻的女子想,男方不找她,会让她有所担心;当男方去她开玩笑时,她才释然地感受到快乐。这里明确说明“娭我”是一种让人开心的活动,而且发生在“春中”,在时间上与后世的愚人风俗有所吻合,有可能就是愚人节活动的最初来源。
现存有关古代中国愚人节风俗的最早的直接记载,则要等到东汉时期才能出现。东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僧人逸飞,著《局门广录》卷四记载:“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这句的大意说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同卷又记载说:“春四月中,户皆悬杖,以禳恶气。”此书同时出现了愚人和悬杖这两条风俗,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愚人节风俗的直接记录。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愚人风俗逐渐被固定到了四月一日。南朝南唐时期的小说家穆吉在《岁前旧事》卷八中记载:“四月朔日,乡人俗尚调欺相狎。见欺者不可怒。盖追宋太祖土木堡故事也。”
在这里,“朔日”就是每个月的第一天。“调欺”就是欺骗。“见”可以理解为被。这里说四月一日,乡间的人喜欢互相欺骗来开玩笑,被骗的人不许不高兴,这是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在土木堡靠诈败设伏大破金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