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很喜欢《记得来时春未暮》这部古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攸宁陶陶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记得来时春未暮》内容概括:宋时繁华盛景,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睁开眼,宁桐发现自己穿成了个十二岁的孩子父母双亡的她靠着对北宋律法的了解收获了巨额的遗产接下来,她是要过上小富婆的舒爽日子了吗?偏偏她遇到了一个一眼万年的冷酷郡王要自由还是要爱情?她犯起了愁为何不能都要呢???...
初夏,站在微风徐徐的回廊边,看着已经零星开始开放的荷花,顾心月有些感慨。她来到这里已经两年多了,这已是第三年在影园赏荷了,已看过两整个荷塘的成住坏空,因果循环。
这时的荷花,花蕊要比现代的更大一点,开出的花瓣又比现代的稍微小那么一丢丢,总之就是连荷花都长的比现代要古典。
今日她出门略早,所以到达影园的时候,师仲先生午睡还未起。于是乎她就有了些时间站在这里来欣赏荷花,这时她看到先生的书童时安和夙茗从另一边走了过来。
“听鲍管家说你来了,就知道你在这儿。”
“我刚刚想到一个法子,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白日盛开。用个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尤其绝妙。待会你们跟我一起做呀,晚上放进去,明天就有荷花茶喝了。”顾心月道。
“做是没问题,你再接着给我们讲讲白蛇的故事吧,上次你不是说还有一版,我日日都想着呢。”
“是啊,上次听你讲完,几个月我脑子里都是可怜的白蛇,那书生简直禽兽不如。”
“是啊姑娘就再讲讲吧,我也想听。”紫苏也在旁边附和。
她估摸了下时间,“先生快起了,今天先给你们讲个短点的故事吧,听完你们就给我先摘朵荷花来我要插花”。
“没问题。我去给你摘朵最好的。”
“快讲吧!”
“还有荷花茶哦!”
“没问题,没问题!快讲吧!”
顾心月在回廊边坐下,想了想,开口道:“在一个傍晚,有八个工匠刚做完工,回家的路上,为躲避一场暴风雨,他们躲进了一个破庙里。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伴着电闪雷鸣,天空还降下了很多火球滚来滚去,甚至听到空中似乎有龙发出吱吱的叫声,他们都觉得害怕极了,有人就说,我们中间必定有人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上天的惩罚,免得让我们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是没有人出去。于是又有人提议,要不我们都把自己的草帽往外拋,谁的草帽被刮出了庙门外,就证明他干了坏事,让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都把自己的草帽往外拋,七个人的草帽都被风刮了回来,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卷出了庙门外,于是大家就催着让这个人出去接受惩罚,他自然不愿意出去,于是大家就一起把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外。”然后她停了下来,问:“你们猜后来怎么样了”?
“是那个人接受了惩罚对吗?”
“他是最后被雷劈死了吗?”
“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呀?”
“嗯”,顾心月拉长了尾音,顿了顿,才说道:“结局是,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外,那座庙就顷刻间轰然倒塌。只有他活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
“啊?所以他才是个好人对吗?”
“对于那个活下来的人,只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回答。
“那那些死了的人呢?”
顾心月说:“他们不该对别人动恶念,也许这便是因果循环报应吧。”
“可是他们不把那个人赶出去,他们就都死了呀。”
“他们都不生恶念,好好的待在里面,也许庙便不会塌呀。”她又说。
“好了好了,故事讲完了,说好的啊,快去给我摘荷花吧,不要开的最好的,开了五六分的即可,还要一个莲蓬和一片小点的荷叶。”她催促着两个书僮。
“好的,我这便去摘。”时安说。
“夙茗,那你帮我去寻个花瓶来吧,要个素色的就行。”
“好的,马上就来。”
“那我干点什么呀?”紫苏问。
紫苏一般不进六和堂,只在外面等她。
“你把你做的膏子拿去给烧茶的旺儿,待会先生醒了先给我们弄两杯紫苏饮子来,剩下的让他每日都给先生做一杯吧。”
“又拿我打趣儿,哼!”紫苏撅着嘴笑着走了。
于是现下就剩了她一人,立于廊柱下,她神情恬淡,静静的看着荷塘发呆,风轻轻吹动她的衣袂裙角,今天的她依然一身素衣,不着珠翠,此刻的她仿佛与刚刚的热闹场景没有任何关系,看起来竟然有点孤单。只听她缓缓的说了一句:“今生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而沉默半晌后,她边扯着手里团扇的扇坠边说:“待会回去的时候可一定要去买碗桂花冰酪吃”。
赵允訢旁边的侍卫庞铳差点喷出来,还以为她后面要说出什么有哲理的话呢,然后立马被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并不是故意在这听墙角,他们其实是先来的,只是影园依地势而建,这个回廊蜿蜒曲折,并不是一览无遗,赵允訢过来后便选了角落的一隅研究着棋局静等先生。以至于她们后来过来完全没发现有人,他自然也懒得出去,于是被迫顺便听了一听。
这时师仲先生已从另一边走了过来,顾心月向先生请了个安,便听先生说:“怎的一个人在这,是不是又在算计我的荷花?”
“那是自然,明日你还有荷花茶喝呢。”
顾心月边说边跟着先生往六和堂走去。
“我带了紫苏膏,拿去给旺儿了,待会喝紫苏饮子,夏天容易伤脾胃喝这个最好了。”
“嗳,先生,你且等我一会儿,我还要插个花。”
话音未落就看着时安和夙茗一人拿着花一人托着瓶往这边走。
先生笑着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顾心月终于把这一花一叶一果插满意了,托着花瓶走进了六和堂,边走边说:“先生,看看我今日插的荷花美不美?”
她笑着一抬眼,却看到除了先生还有一个高大的男子正看着她。
那是一副让人一见难忘的浓颜系俊朗容颜,只见这男子头戴犀角簪导三梁冠,着一身暮云灰销金云玟杭绸锦袍,虽是飒爽少年,眼却极深邃,眉宇间藏着一股清冷肃杀之气。那相貌城府和气场一点不像才及弱冠。
看她盯着赵允訢呆愣在那,先生忙示意时安把花瓶拿走了,跟她介绍:“这说起来是你的师兄。”
她顿了一下,朝赵允訢行了个礼。
“见过广陵郡王。”
赵允訢冲他点了点头,顾心月便朝着师仲先生道:“那弟子就不打搅先生跟贵客议事了,明日再来回课。”说着就打算要走。
“别想躲懒了,他一时半会走不了,这段时间就住在影园了,你待会继续回课!”
“ 是的,先生。”她嘟嘟嘴。
然后师仲先生先跟赵允訢去了后面的书斋说了几句话,便出来了,他跟顾心月说:“我们可以开始回课了。”
今天她是有关阴符经向先生请教:“阴符经里面的机讲的是一种变化的开端,是看得到变化的趋势,就像夏天在最热时,能看到一阴生,在冬天最冷时能看到一阳生。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善恶都在一念间,因此,需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念头,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在种下种子时就能看到最后结的果。”
“正是如此。无论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传统道家学说,重视的都是这个起因,这个种子,是那个趋势和小小的苗头,无论是念头还是身体的感受,都要时常觉察这个“机”的存在。”
“于是要去静坐观心观念头是吗?”
“是的,所有修止观都从内观开始。”
他们继续谈经论道了一个下午。离开前,顾心月悄悄问:“那位广陵郡王是来干嘛的呀?”
“他来闭关准备贡举。”
“哦,那我走了。”
“……”
回去后,顾心月回忆了半天历史知识,嗯,她确定她没听过赵允訢这个名字。可是她看过宋朝皇帝的画像啊,虽然画的都是中老年时候的皇帝了,但太祖太宗那基因…太宗固然要好上一些,但他的后代可以被改造的这样帅气?不是基因突变的话,那母族必定是立了汗马功劳啊。不过科考的话,倒是仁宗之后,才不让宗室参加的,现在自然也不受影响就是,只不过这人刚立了军功,现在又要科考,是要证明自己文武双全吗?
隔日下午顾心月过去,时安和夙茗已经按她说的把荷花茶做好了,先生说今日暑热便驾着“苍舫”去水上喝这个荷花茶回课吧。她再次表示还是先生会生活啊。
正当旺儿带着茶具炉火和时安夙茗一起把一干物什都在船上安排妥当,顾心月便带着今日路上买的冰酪和时新果子先跳上了船,找了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了下来。她正把一颗蜜饯往嘴里送,便看见先生和那广陵郡王一起走了过来。她愣了几秒,随即重新开始吃起了果子。
随后先生和赵允訢便一起上了船。她微微给两人见了礼。船刚离岸,旺儿就在船尾开始烧水准备烹茶。宋代更流行点茶,但是昨天顾心月让书僮帮忙做的荷花茶,需直接拿来冲泡,更接近于现代的喝茶方式。在“苍舫”上,一般都是顾心月来点茶,先生在旁指点,今天是她做的茶,自然也是她来泡,因她是用的武夷红茶,洗茶后,首泡只需8秒左右即可出汤,她很快便倒好了两杯茶,她替先生和广陵郡王放好茶盏,待先生慢慢喝完,她才问道:“味道如何呀?”
先生答:“入口醇厚,又有天然荷花香,确实很妙。景明觉得如何?”
“不错。”赵允訢说。
“哪里来的法子?”先生又问。
“在一本杂书上看到的。看到荷花新开,便想着试一试。”顾心月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慢慢的喝完了。
“夏日喝这热茶就挺好,少吃点那冰酪吧,啖冰伤身你不知道?”先生看到她旁边摆的冰酪碗已经空了。
“来的路上买的,现在都不冰啦。我这么年轻偶尔吃吃没事的,若我现在就同先生一样养生,是打算要活成老神仙不成?”
“就知说一句,你有一百句等着我。”
“弟子不敢,先生说的都对。”
虽然这么说,随即顾心月还是嘟嘟嘴表示不满,她这么年轻,怎的还不能吃两回冰了,姑母不让吃,先生也不让吃,她也就是路上偷偷买个两回,这里的夏天没有空调,又不能穿吊带热裤什么的,里里外外要穿好几层,还要拖着大长裙,她也很委屈啊。
接着顾心月又给他们先后泡了五泡茶。
喝的过程中,师仲先生就跟顾心月说,可以开始回课了,今日游湖,随意点便可。
本来今日她想跟先生探讨一下生死这个话题,她实在很好奇这个时代的他们都是如何看待生死,但现在有旁人在,她一时又有些犹豫不知要不要说。
“想说什么便说吧”。先生说。
好吧,她理理思路,说道:“佛教认为,人若未得解脱,必将在六道,即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轮回不息。正如《心地观经》所说,有情轮回六道生,犹如车轮无始终。先生认为人生的生死就是轮回吗?”
“人死后究竟入哪一道,要看他今世修行、积德如何。前世决定今世,今世决定来世,三世因果环环相连。”
“修完轮回之后呢?”
“圆满成佛。”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说他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来凭吊的人说你不哭就算了,怎么还唱歌。庄子说,从无到有,从生到死,一切都如春夏秋冬的运转,是自然之事,她离开,只是回到自然这个大屋子中去了。这里面庄子认为人和所有的自然之物没有任何区别,一切始于自然归于自然。先生可认可这种说法?”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因为气之散,他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像四季的运行一样。这样也有道理。但鄙人总觉得万物有灵,不会像气散而消失殆尽。”
“那在生死上,先生更倾向于佛家的看法了”?
“应是如此。”
顾心月听到答案后,陷入思考,果然还是佛学的这个看法更能得到认同,这个时代大家还不曾去研究细胞研究宇宙,对于人神不灭也难免执着,能把生死看的像庄子这样自然平淡又超脱太不容易。
“说说你的看法。”先生对她说。
“其实弟子之前更认同庄子的观念,但现在认为人的肉身是始于自然归于自然,但人确实有灵魂,每次的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只是每次来人间的学习体验的任务都不同罢了。但不是六道轮回,就只是在人世间轮回罢。”
“轮回的最终结果呢?”
“向更高维度转化。”
“那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提高了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感官,各种能力。比如说提高之前只能看到一张平面的山水画,提高之后却能看到真正立体的山水,如果再扩展,可以看见更多感受到更多。”
师仲先生听后沉默了片刻,随即又问道:
“为什么说人确实有灵魂?”
“呃”,她想了想:“先生知道弟子曾经有过溺水的经验吧,我最后飘了起来,可以在空中看着自己浮在水面上的身体。知觉完全消失。后来有一束光照过来,我就醒了。”她总不能说她穿越来的,带着记忆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身体吧。
“原是如此。你说人生的体验每次任务各不相同”?
“是,人无论身份贵贱,都有各自的烦恼和苦难。所以每次体验都不同。比如说你现在看到一个乞丐,他有可能是之前已经把王侯将相都体验遍了,只是没体验过乞丐,所以今生就是来体验做乞丐而已了”。
“这苦悲能一样吗?”
“人与人的苦悲自然不一样,有人认为做乞丐苦,吃不饱穿不暖,有人却觉得乞丐什么也不用想,有了饭就吃,再苦也只是皮肉之苦;有人觉得做王侯将相好,山珍海味权势滔天,但也有人觉得王侯将相要付出的心力和代价更大更苦,还不如做普通人。总之人类的悲喜各不相通,各有各的苦悲,很多事情不亲身体验,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
她接着说:“但是,体验后再次轮回还是应该会忘记,其实无论是信道还是信佛,只要有了信仰,至少可以让人对生死没有很大的恐惧,能够坦然面对,这也不错。”
不知怎的她察觉到斜对面始终冷淡疏离的广陵郡王好似盯着她出了一会儿神,但她看过去又发现并不是,她觉得可能是自己看错了。
“那怎么知道这一世自己是带着什么任务来的呢?”先生又问。
“我也不知道啊,但总会有提示吧。应该一般就是你擅长做什么,心里真正想做什么。有的人可能领悟到了,就好好去做,有的人可能领悟到了也不愿吃苦,便浑浑噩噩过了,更有人可能从始到终都迷迷糊糊,浪费了这次体验也是有的。”
“那你领悟到了吗?”
“弟子暂时只领悟到今日这果子带少了,喝完茶就饿了!”
“……”
严肃话题告一段落。
这时凉风习习,湖光潋滟,目光所及仅此一舟,荡漾在这如画的山水中,似梦似幻,“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她有点理解古人为何泛舟的时候爱写诗了。
待他们回到影园,太阳已快落山,在下船的时候船一摇晃顾心月被裙子绊了一下,差点摔了出去,这时突然被人从前方扶住,并一把把她带上了岸,她回过神的时候赵允訢已收回了手。
“谢,谢谢广陵郡王”。
那人已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