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八零,我拿鸡蛋和知青换粮票(纪冉冉月与列星)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生在八零,我拿鸡蛋和知青换粮票》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生在八零,我拿鸡蛋和知青换粮票》,是以纪冉冉月与列星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月与列星”,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有一天小伙伴很奇怪 开始给牛棚里大家都嫌弃的男孩送温暖: 送吃、送喝、送穿 有一天堂姐变得很奇怪 开始怼天、怼地、怼全家 纪冉冉掐指一算,树人前辈说得对: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点击阅读全文

第3章 根本不用客气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黑板的左侧摆着一张画报,上头正是这首颜真卿的《劝学》。

初二甲班的学生早读之前要念一遍这首诗。

汲取勤奋学习的力量。

一个班里有八十二个人,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后头的学生才能听得清楚。

纵然老师的声音洪亮,依然有昏昏欲睡的学生。

纪冉冉坐在位置上,翻开课本第一页: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习惯性看两言语录,心里有了方向,有了立场。

教育文化是无产的、人民大众。

书桌是木头的,跟小学的时候一样是长条形的,不一样的是,初中的桌子有桌屉装书。书桌上有明显的三八线,不止一个前辈在书桌上留下印记,铅笔划的、指甲划的、尺子划的、小刀划的……三八线十分丰富。

他们都不用画,就有明显的楚河汉界。

在三八线们的拉扯中,可以瞧出前辈们的战况激烈,总有些时候另一方占了上风。

纪冉冉想过会不会有一天,桌子突然一分为二。

在战争中那叫导火索。

在阿拉伯寓言里是最后一根稻草。

在**文化里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这样的念头也就是脑子里一过,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班里男生多,女生少。

不是十年前,现在许多人家都能上得起学。

就算是父母辈没有上学的,也被那些广播和大字报宣传“知识就是力量”,国家大力多次推进“扫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教育得重视教育。

这些年小学的入学率一直不低,初高中的入学率恢复高考后逐年提升。

靠推荐念高中、读大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勤学就能念高中,聪慧就能上大学。

纪向聪打了个哈欠,纪冉冉的读书声在“萎靡不振”的声音里很显耳。

堂妹成绩好,他们两个打小一个班,冉冉的成绩总是比自己好。

次数多了,也习惯了。

“你妹能考一中。”坐着一条长板凳的同桌这样说。

纪向聪又打了个哈欠,他眼皮都要耷拉到一块去,早上走了一小时的路,来学校还早读:“她不去,你去啊。”

“那哪成,能考上二中,我妈都要感谢亲爱的党。”

纪向聪颇不赞同。

“还得感谢可爱的妈。”

早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起,纪向聪就趴在桌子上,趁着几分钟死死睡一觉。

过两节课他们还要晨跑呢,这还不得争分夺秒的睡觉?

下课不睡,上课睡么!

同桌摇摇头。

这位同志没有什么上进心啊。

瞧瞧……

抬头一看,刚刚还板直着腰杆、声音洪亮的纪冉冉同学正趴在桌子上。

“……”

同桌悟了。

堂兄妹,那也是亲的。

倒是有些早自习昏昏欲睡的人,开始交头接耳。

说着周末的见闻。

看过的露天电影。

纪冉冉一闭眼就能睡着,累趴的、困趴的。

天还没亮起来做窝窝、馒头,割了韭菜还卖了韭菜。

熬过半个晨读,一点头就睡着。

耳边的聒噪半分影响不到她。

纪冉冉跟周公下棋,同学惊奇:“她竟然睡着了?见鬼了,刚刚念书的不是她?”

那声音清亮,提神醒脑。

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趴下了。

“是她。”纪冉冉同桌用带着水珠的手掌拍了拍脸蛋,清醒头脑,“跟有开关一样,铃声一响她就趴下。早上才过来学校,只要是早上才来,她早读都这样的。”

“柳树沟过来要走一个小时吧。那确实,累的。我要是有自行车就好了,二十分钟就能到。也不累人,要是有自行车,五分钟的路我骑二十分钟来学校都成。”

“自行车,谁买得起啊!”

反正她是买不起的,想也不敢想。

趴在桌子上的王思年,听到这些话嘴巴抿成一条线。

她知道用不了多久纪知物就会有一辆自行车。

是柳树沟最早有自行车的女孩。

没有成婚就有一辆自行车,太风光了。

村里人都说,纪知物会嫁给城里人,会有城里的户口。

在拥有自行车前,纪知物就已经是柳树沟最风光的姑娘,长得好看,那些小萝卜头都喜欢看着白嫩的纪知物。等纪知物有了自行车,那在附近几个村的姑娘里头都是独一份的。

实在是风光啊。

是老四纪利邦寄回来的自行车票,凤凰牌自行车的车票。

王思年记得那一辆自行车给她留下的“心神震撼”,这不是夸张,那一辆凤凰牌涨闸自行车,凤凰标“意态并美,楚楚动人”,是跨越时代的时尚,是许多少女的梦中情车。

那一辆自行车要180元。

这时候县纺织厂的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18元,不吃不喝十个月也买不上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因为凤凰牌自行车的车票也很难得,没有份额就得花钱买……

拥有凤凰牌自行车的纪知物身价飞涨,是十里八乡最惹眼的姑娘。

长得好、有文化、家里宠。

那时候的王思年真的想过一天纪知物的日子。

在纪家,日子过得最好的非纪知物不可。

是爸妈的老来女,还是唯一的女儿,怎么会不当掌中宝喜爱着。

上头有四个哥哥,把她当女儿、当妹妹宠着,自家的女儿都没有妹妹值钱。

妹妹只有一个,儿女又不是一个。

爸妈辛苦将他们养大,他们帮爸妈养着妹妹才是孝顺。

纪知物的日子,羡慕都羡慕不来。

人家投胎投得好。

王思年想,若是纪知物的侄子侄女都不喜欢纪知物,知道自己是被她压榨了,学会了反抗,该多好。

这种念头在纪知物留级后与日俱增。

本来她还能做到跟纪知物,井水不犯河水。

纪知物留级后,她的生活完全避不开纪知物这号人。

按理说,留级了是要被人瞧不上的,但……

就算是留级,纪知物也没有被人瞧不起。

她不是没考上高中,她是没考上县中。

王溪是个大喇叭,人也强势,在村里头她说起女儿来,那是千个好万个好。女儿长得好女儿贴心女儿会念书……她女儿就没有哪里是差的。

就是留级这样的败家的事,到了纪知物身上那都是好的。

考不上县中,那也是努力过了。

瞧着细皮嫩肉一姑娘,脸皮是比城墙还要厚的。

-

柳溪沟,纪家老家。

中午午睡醒来,整个世界都是静悄悄的。

喝了口水,纪春从屋子里走出来,整个大堂昏昏暗暗的,高大的门是关着的。

王翠枝去地里干活,纪秋纪冬在学校里念三年级,家里都没人,纪春套了件旧外套,东一块西一块的补丁。

这个家没有什么钱,常吃的是窝头、玉米糊。

因着生病,纪春吃了好几回鸡蛋,这却不是家里的常见货。

纪秋纪冬会馋她碗里的鸡蛋。

明明是陌生人,瞧着他们的眼神,要不是这幅身体需要补补,纪春都想将鸡蛋都夹给他们。一家六口人,一人六分地,全家三亩六分耕地,加上之前的自留地差不多四亩耕地。

不穷很难。

天天吃白面馒头才奇怪。

奇怪是不是去偷鸡摸狗了!

比起圆名校梦,眼下最主要的是吃饱。

纪春背上背篓,拿起镰刀往山上走。去山上碰碰运气,这个季节春笋应该不错,要是有蘑菇之类的更好炖炖野鸡。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堂的后门连着后院,后院左侧是猪圈,右侧是二叔家的灶房。左侧有几块大石头叠起来的台阶,连着后面的人家。

能闻到猪屎的味道,说难闻,也还好。

纪春加快脚步,踩着往来的人走出来的小道,路过一些泥坯房,很快到了山脚下。

山上的物产似乎不是很丰富,山脚下的山地很是干净,都看不到高高的杂草。纪春从前去乡村的农家乐,或者摘水果的时候那山上的野草繁茂得很。

要是走了小道,裤子上能沾一堆苍耳子。

蚊虫不知道什么时候爬过旅人的腿,能起一堆红点。

越走纪春越觉得不对劲。

风景确实挺好的,山路都很整洁。

问题就出在整洁上。

这路是村里人常常走的,山地跟耕地一样整齐。

近处连枯草都找不到几把。

“纪老大家的女儿,来割猪草啊,去溪边的山多点。”

村民担着柴,一瞧是一种蕨类,纪春叫不出名字来。

纪春在山上溜达了一圈,没有野猪,连只野鸡也没能抓住。

至于什么人参,更是痴人说梦。

这矮山上都没有多少大树,野草也被扒走或当柴或喂猪。

没有扒的野草一定是猪不爱吃的。

从山上抓到鸡的梦想破灭,她的镰刀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听着村民的话,纪春又去了水边,跟她打招呼的人多了,许多女孩子在这边割猪草。

纪春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大自然的馈赠,似乎跟她没有什么缘分。

她也没有想要多少馈赠,只期待一些起步资金。

做生意没有成本怎么做生意,不吃饱人又怎么有力气。

纪春在溪边的石头下抓了些螃蟹,回到家正好跟王翠枝碰上。

王翠枝身上是洗到褪色的绿,闺女生病之前话就不怎么多,生病以后话依然不多,但王翠枝觉得哪里怪怪的。

这是一病未好,又得到懒病?

“你弄这些蟹回来做什么,又费油又费面。弄点猪草回来都比这个好,一个下午你就做了这么点事?”瞧着沉默的纪春,王翠枝一股气都没地方出,“算了算了。”

晚上王翠枝还是烧了费油费面的小螃蟹。

螃蟹本来就没什么肉,四月的螃蟹更是都是骨头。

王翠枝不忘让闺女别抓这种小螃螃蟹:“你自己吃吃会好吃吧。”

说话间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好吃!”纪冬先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弟纪冬十岁,在溪叶中心小学念三年级。

纪秋也砸吧一嘴小螃蟹:“好吃。”

王翠枝对这几个讨债鬼没话说,一个两个的,花了油用了面粉的能难吃到哪里去,好吃的是螃蟹么?是油是面!

有了弟弟妹妹吸引火力,纪春全身而退。

当夜纪春躺在床上睡不着,想到贫瘠的土地,想到不丰裕的山林资源,想到了贫穷的家,想到没书念的自己。

肚子里嘴巴里都没有什么油水。

在纪家待着能吃饱、饿不死,现在是春天还好,等到了夏天,连个电风扇也没有,在这老房子里只能扇着蒲扇。

汗流浃背的、闷热的。

真是不想活了。

在二十一世纪,年轻人抱怨,六七十年代的人吃了时代的**。

说他们有上升的渠道,说什么一夜暴富,白手起家。

敢闯就能有一片天地。

真的身处这个充满机遇的八十年代,如果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纪春,根本不敢闯不敢拼。在这样一个小山村,能吃饱饿不死,嫁个男人,生个孩子,好像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如果不是知道未来的发展,不知道以后的模样。

她会跟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乡村姑娘一样,听爸妈的话寻个人嫁了。

面朝黄土背朝的一辈子。

或者当工人的一辈子。

比二十一世纪要苦很多的一辈子。

等时代发展了,才发现自己被时代落下了。

被子女嫌弃落伍,跟同龄人侃侃过去的青春年华。

扯远了。

纪春注定不会有那样的一生。

她来自未来。

知道**会在这几十年内腾飞,有许许多多的发展机遇。

胆子大,放手搏!

为了早日用上空调,为了更以后的躺平人生。

一个穿越八十年代初的人,一个包租婆都混不上,还真的说不过去!

山里是没有野味,但总有别的生意。

卖瓜子都能成首富,她总能找到出路。

次日一早,纪春跟着王翠枝到松安镇。

王翠枝去菜市集卖菜,纪春拿着三个鸡蛋到玉山二中。

弟弟纪夏,在玉山二中念书。

她之前也在这儿的初中部念书,现在的学校跟后世的不能比。

没有标准的塑胶跑道。

跑道是沙泥路的,没有400m跑道,而是200m,操场中间就更没有什么足球场了。

单杠、双杠一些体育设施,和一片空地。

纪春没有见过这样破败的学校,这样一所学校里容纳了七八百人。

她念高中的时候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比这所学校里头所有(初中加高中)的学生要多。

不过那都是上辈子的事,对高中的记忆纪春没有多大的印象了,时间可以模糊人的记忆,只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

这个有着初中高中部的二中,还不如她记忆里的一个小学。

但是要说学校旧,是没有道理的。

那些“老破小”曾经也是新鲜过的,纪春正处于“老破小”年轻时。

那些灰暗的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的鲜活画面。

八十世纪不是黑白的,不是灰扑扑的一片。

“一二一、一二一……”

纪春坐在学校门口的石头上,学生正绕着学校跑圈,宿舍楼、食堂、教学楼都要跑一遍。

队伍中跑出一个男生,穿着蓝白纹海魂衫,一条军绿色的裤子,一双黑色的灯芯绒面布鞋。

时代感扑面而来。

“大姐,你怎么来了。”

“妈让我给你送鸡蛋。”

纪夏盯着她的脸色看,她知道对方是看她是不是病好了。这个弟弟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对家里人漠不关心的。

他抱怨:“吃多了也不会变聪明。”

“你还笨啊,那我是什么,猪么?”

她的视力真好,一眼瞧见了人群中的纪知物,绝对是5.0的视力。

人群中的纪知物确实很亮眼,乌黑的头发扎在脑后,比别人白了几个度的皮肤在跑了一圈后染上一些粉。

“跟我打听小姑的人更多了。”纪知物是留了一级,但是她的名声随着她的那几个初中同班同学传到了高中部,从前是初中部的名人,现在虽然留级了,但是名气更大了。

是美名。

纪春收回视线,她不羡慕纪知物被人追捧。

纪知物长得这般好,七分是养出来的。

所谓的“鹤立鸡群”,也是她比别人吃得好做的少。

原身只是不如纪知物吃得好。

“这是奶奶给小姑拿的。”

五个白面馒头,三个鸡蛋。

奶奶对小姑的好,那是放在明面上的。

纪夏没什么反应,看来已经习惯。可纪春不习惯,不习惯这样的厚此薄彼。王溪对她没有什么好态度,就算是她生病的时候王溪说的两句关心的话,都像是阴阳怪气。她来一次镇上,都要说她懒病。

说她妈太宠着她。

“……”

这话从王溪口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不对味。

纪春还没反应过来,王溪就转身离开了,想怼也都没找到机会。

只好留到下次。

纪春不是什么软柿子,她不是王溪养着的,对王溪根本不用客气。

再说了,原身会没命,很难说没有王溪一份“功劳”。


点此继续阅读《生在八零,我拿鸡蛋和知青换粮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