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瑞之溪)明瑞兰溪山完结版免费阅读_(明瑞兰溪山)热门小说

小说《明瑞之溪,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兰溪山”,主要人物有明瑞兰溪山,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回望漫漫九十年的人生历程,在幼无所依、青年从军、中年坚守的岁月里,坚持初心,像一条小溪,力量虽弱小,但一往无前,闯过幽幽的林间,穿过长长的涵洞,终得汇入浩浩的江河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明瑞之溪 类型:小说推荐 作者:兰溪山 角色:明瑞兰溪山 看小说推荐分类的小说,一定不要错过“兰溪山”写的《明瑞之溪》。精彩片段:我的父亲可能就是这么走上游荡生涯的,他看着他的舅舅们在外面生意做得很好,便眼红离开了稳定的土地,把家里柴山上的大树全部卖掉,也跟着跑出去做响器生意了。可是响器基本上都是铜的,投入成本巨大,父亲那点资本完全撑不起来,很快就败光了。奶奶生活在比较好的家庭中,还有一个例证,她缠了小脚,连路都走不太稳当。奶奶也是个苦命的女人,爷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又在外游荡,几个叔叔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本事,家里虽然还有几亩薄田,但也只能勉强度日……

评论专区

男儿行:文笔+情节+立意。 高术通神:和龙蛇演义一样,属于看了让人想练,担又光看不练。。 我的帝国无双:作者暗中开挂比明里开挂恶心,主角有一群女人还当和尚更恶心。 明瑞之溪

第2章 小脚撑起的一片天


母亲去世时,我的哥哥已经12岁了,可我还不到6岁,父亲又游荡在外。作为“罪魁祸首”,我的奶奶不得不承担起抚养我的责任。

那时我还太小,当然不知道也不会记得奶奶责难我母亲的过往了。

在我心中,实际上她承担了母亲的角色。

在我曾祖父和我爷爷那一辈,我们家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一定过得还不错,因为我爷爷娶到了我奶奶。

奶奶家在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家里既有田地,还在外面做些响器生意,所谓响器就是铜锣铜鼓等民间土乐器。他们生意做得不小,最好的时候,甚至还到成都开了店铺。

我的父亲可能就是这么走上游荡生涯的,他看着他的舅舅们在外面生意做得很好,便眼红离开了稳定的土地,把家里柴山上的大树全部卖掉,也跟着跑出去做响器生意了。可是响器基本上都是铜的,投入成本巨大,父亲那点资本完全撑不起来,很快就败光了。

奶奶生活在比较好的家庭中,还有一个例证,她缠了小脚,连路都走不太稳当。

奶奶也是个苦命的女人,爷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又在外游荡,几个叔叔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本事,家里虽然还有几亩薄田,但也只能勉强度日。奶奶还有爷爷留下的一间,我们家就只有一间烂草房了。

还好,奶奶养活了我,不仅养活了我,甚至还让我去读了点书。

那会,我们村有个先生在我家对面的小山包顶上的一家破寺庙里教书。一学期的学费是十斤麦子,一年二十斤,虽然家里仅仅够吃的,但是奶奶还是咬牙拿出了二十斤麦子送我去上学。

我们家还有一两亩地,叔叔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只能奶奶帮我们种地来养活我。

那会我七、八岁了,哥哥十四、五岁。父亲以前做响器生意的时候,在重庆认识了一个铜匠师傅,把哥哥带到重庆做学徒。那会正好是40年代初期,重庆是临时首都,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过来空袭轰炸。哥哥自小被叔叔们送去读书多是一副读书人模样,邻居们都叫他孔夫子。他身体也弱,一个人在重庆无依无靠,再加上在空袭中担惊受怕,他只在重庆呆了一年多就呆不下去又回到了乡下。

他不在那一年,家里更加欠缺劳力了。为了尽量多一点收成,奶奶几乎天天都在地里。

我经常在下课的时候站在课堂外面的院坝里看看奶奶在做什么。院坝的视野很宽阔,我们的家、那几块小小的田地都能看得见。

那会,奶奶已经六十岁了,长期营养不良,加上缠了小脚,根本就站不稳,无论是在地里除草、割麦子、收玉米,还是在柴山上捡干树枝,都只能跪在地上用膝盖当脚,一点一点的挪,一点一点的干。

当然,她是没有办法去挑水挑粪浇地的,只能让我拿个小桶,一桶一桶的把粪水从家里提到地里,然后她再跪着去一颗苗一颗苗的浇灌。

每次放学的时候,我首先就要看看奶奶在哪个地方,因为我们学堂位置比较高,看得清楚。然后我就直接去找奶奶,把她搀扶回家。

过了几年,我的父亲从外面回来了,在周边乡场上做些小生意,主要是贩卖毛笔。

他不准我继续读书,非要我跟着他去做生意,让我帮他挑担子。我们还挑着个小炉子,要我给他生火做饭。

我很想读书,就跟父亲说:“奶奶跪在地里都让我读些书,你为什么不支持我读书。”

父亲不耐烦的说:“读书有什么用,吃的上饭?穿得上衣。”

从此,我再也不说什么了。但是,直到八十年后的今天,想起奶奶和父亲在我读书这件事上的态度,我仍然感到难受,我仍然对父亲有些意见。

他在外面闲逛,没有承担家庭的责任,让母亲在郁闷中死去,让我们家庭陷入了绝境。现在,他又毁掉了我的仅有的一点有希望的前程。

我跟他走遍了周围的乡场,最远甚至到过盐亭。战争年代,小小的毛笔摊档也赚不了什么钱,仅仅能够吃口饭。

又过了两年,幺叔不知道在哪里发了点小财,买了一台梳花机在太镇开了个小店,给人梳弹棉花。店里的生意非常好,幺叔甚至还去县城金华开了分店。

父亲被叫到店里帮忙,我也被幺叔接到了太镇。

幺叔说,你还是要去读点书。

我15岁那年,我终于又走进了学校。

报名的时候,一个女老师问我,你读几年级。

我想从头开始好好学习,便说:“我读一年级”。

女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不行,你都十五岁了,怎么能读一年级呢?”

“读一年级跟年龄有关系吗?”我仍然坚持。

但女老师也很坚持,我们就在太镇小学的操场上僵持上了。

正好这时,太镇小学的校长走了过来,问了缘由,就把我叫到一边。他说:“娃娃,你都这么高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会怕你,你就从三年级读吧,这已经是尽量让你从小的年级读书了。”

听校长这么说,我也不好说什么了,有书读已经很好了,人也不能只考虑自己,到小班级确实也跟小弟弟妹妹们处不来。

后来我才知道,校长是个地下**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县里第一任教育局长。在他的庇护下,学校里当然隐藏着一些地下**员,我们有一个老师,就经常在放学后把我们这些穷苦娃娃叫到僻静的教室叫我们唱歌,他也不给我们说这是什么歌,就只是教我们唱。

起来,现在世上受了饥寒困苦的奴仆。管治将来世界的理性渐渐强起来了。做奴仆的人呀!起来,快起来!不要固执古人的谬误!世界的基础快改变了,无产者将成为万有者!

我很感激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还在我人生关键的年龄,让我接触到了好的人生观。

可是我的基础太差了,尤其是数学,基本都听不懂。

这种半懂半不懂的状态下持续了2年时间,在课余,我也要帮幺爹干活,毕竟他送我上了学,也给了我吃穿。

1949年底,胡宗南的部队从我们县里撤退,到处都兵荒马乱,学校也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了,我也就回到了社会上。

差不多过了一年时间,有一天,我回乡下看望奶奶,顺便找我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

我这才知道,我两个朋友已经当兵走了,但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去那当兵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脑袋里闪过一阵惊雷,我一直在寻找出路,读书基础差。做手工学徒我也去问过,要免费干好几年活,家里也没有条件支持这么久的。

在解放的前几年,幺叔因为赚了些钱,也跟人家学着摆面子,抽上了大烟。解放后,被抓去戒大烟,可能是因为过程痛苦,难以忍受,幺叔用捆绑戒毒的绳子自己吊死在房梁上。

缺了幺叔的经济头脑,加上刚解放,要建立新的秩序,梳弹棉花的生意一落千丈。我知道,即便是社会恢复正常,我也不会再有读书的机会了。

当兵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出路呀!

我立马赶回太镇,解放后,太镇替代金华成了县府驻地。那会国内要解放台湾、要剿匪,国际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响了,到处都在招兵。

我连县城租住的家都没回,直接跑到正街上,看到有一处招兵摊点,立马就去报了名。

等到报名后,我才知道参加的是盐务缉私部队。缉私就缉私吧,多少也算当兵了啊。

等到部队发了军装后,我立马穿上军装,跑回乡下去看奶奶。

奶奶很高兴,说总怕带不大你啊,这下放心了。

那几年,奶奶住在乡下,主要还是靠幺叔接济一下,幺叔死后,奶奶又过得很艰辛了。我临走的时候,奶奶还跟我说:“娃娃,发了饷要买点米回来啊。”

可是,奶奶终究没有吃上我挣的粮。刚到部队一个月,奶奶就去世了。

我请假哭着跑回了家,送了她最后一程。

听完外公关于他奶奶的讲述,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我很急切的想知道外公对于他奶奶的评价。

便问道:“外公,你奶奶比较歪(厉害)吧?”说实话,我这么问也比较尖锐刁钻,但我是真的想探知外公内心深处的想法。

外公迟疑了一小会,显然是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随后他郑重回答道:“性情急躁。”

我本以为外公会因为她母亲的事对她奶奶多少有些看法,但从他回答的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在他内心里,始终还是认可、感激他奶奶的,即便她奶奶对他母亲不好,但外公也更愿意把它归结于性格问题。

回头想想,这样不是很好吗?至少在外公心底,在他童年最无助的时候,还有有一个人可以依靠,可以给予他温暖。

感谢未曾谋面的小脚老太太啊,在艰苦岁月里用小脚给外公撑起了一片天。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