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末伏还热吗 三伏天末伏还热。 三伏天即使进入了末伏也还是会很热,末伏才刚刚立秋,秋老虎还很凶猛,燥热一点也不会比初伏和中伏少,所以还是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末伏是不是就不热了 并不是,末伏还热。末伏在三伏天期间,虽然温度比中伏低一些,但还是很热的,尤其要注意“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
三伏天末伏还热吗
三伏天末伏还热。
三伏天即使进入了末伏也还是会很热,末伏才刚刚立秋,秋老虎还很凶猛,燥热一点也不会比初伏和中伏少,所以还是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末伏是不是就不热了
并不是,末伏还热。末伏在三伏天期间,虽然温度比中伏低一些,但还是很热的,尤其要注意“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末伏养生注意三要点:
1、“防”:
家里的老人,每年到立秋都喜欢贴秋膘,正如““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的说法一样,当天要大鱼大肉,补虚补血。然而现代生活变好了,罹患高血压、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越来越多,反而应该注意预防。
在立秋的饮食上,建议大家以清淡食物为主,各种食物的总含量不宜超标,尤其是肉类。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标准》:每天吃禽畜肉和水产品的量都应在40——75g的范围内,烹饪方式上尽量选择蒸、煮、炖的方式,既能保证营养不流失,还不会产生致癌物。
2、“收”
传统中医上认为,应对秋老虎要遵循“燥则润之、注意养收”之原则,特别要注意肺脏的调理。肺脏和其他脏器不一样,它主要负责气体之间的交换,因较为脆弱,长期受到寒气刺激,便容易造成经常咳嗽、痰液多、鼻子干燥、皮肤缺水等情况。
这个时候收敛肺气外泄,可适量吃些百合、银耳、糯米、芝麻、核桃,煮粥、熬汤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同时,注意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最大程度提高心肺功能,减少细菌、病原体入侵。
3、“藏”
最后一点需要大家藏好,这里指的是注意保护腰、关节、肠胃等部位。进入立秋后,虽然是秋季的起点,但依旧要面临酷热天气,尤其喜欢吃冰镇食物的人,除了过足嘴瘾以外,长时间进食会让胃肠痉挛,使血管扩张,胃肠缺血收缩,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从而诱发腹泻、腹胀、呕吐等不适。
中老年人还要特别藏好关节、腰部,一旦早晚受到风寒入侵,还会导致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甚至增加慢性炎症的发生概率。
三伏天注意事项
1、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2、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3、多喝水
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4、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5、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