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柿子正红》刘海生杨树萍_那年柿子正红完整版在线阅读

无删减版本的都市小说《那年柿子正红》,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空空,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刘海生杨树萍。简要概述:百里沱河万里路,一河三生断人肠!多年后,刘海生才知晓,沱河的源头并非传闻里说的那么遥远;那地方仅在沱河村五十里外,起于钱家铺,终入大河口那年,柿子正红时,西北煤都的流金岁月,正式被拉起了帷幕...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那年柿子正红 类型:都市小说 作者:昆仑小石 角色:刘海生杨树萍 《那年柿子正红》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昆仑小石”。喜欢都市小说文的网友闭眼入:终于有一天在天将要明的时候,他绞尽脑汁想出办法来了,并且是两个……胡一水一骨碌坐了起来,蜷缩着瘦弱的身子,盘腿坐在土炕上,盯着漏风的麻纸窗户,看着夜晚透进来的那点光,深思熟虑想了又想,最后眼里透着几分兴奋的诡异,面部得意洋洋。这个时候,他也不顾肚子有多饥饿了,他认为灵光闪现的脑子给自己找到了口粮,找...

第5章 清水衙门 在线试读


胡一水没了收成,直到完全把自己折腾成孤家寡人的时候,一天比一天爱琢磨。意志高涨,并且越来越坚强,毫不逊色保尔柯察金。

他看着见底的面缸,盯着落了灰的搪瓷碗,整日思索着怎么才能让肚子不空荡,赶走难耐的空虚,不让灵魂再折磨自己的肉体而深思。

他经常裹着油亮的铺盖卷辗转反侧,日夜难眠想了又想。

终于有一天在天将要明的时候,他绞尽脑汁想出办法来了,并且是两个……

胡一水一骨碌坐了起来,蜷缩着瘦弱的身子,盘腿坐在土炕上,盯着漏风的麻纸窗户,看着夜晚透进来的那点光,深思熟虑想了又想,最后眼里透着几分兴奋的诡异,面部得意洋洋。

这个时候,他也不顾肚子有多饥饿了,他认为灵光闪现的脑子给自己找到了口粮,找到了活下去的生机或生计。

他重新在脑子里又把自己想到的法子过了一遍。想着想着……胡一水转过头,谦卑的看着角落里老旧的藤椅,好像是在寻求着肯定和教诲,又像是一个等待着被批判教育的孩子。

胡一水所想到的法子,也还真算是绞尽了脑汁,他在夜里不停的用心计划着自己的那两个法子,就像生怕在饿晕后,它们会溜的无影无踪。

打黄鼠!对!胡一水打算明天开始狩猎果腹,他挺着干瘪的肚子幻想着或许还能逮到兔子,那样就更美了。

他知道野地里,黄土山之中有很多很多可以捕获的活物,能让他续命存活下去,只是别人现在根本不在意这些低端物种的体肉。

因为他饿,饿出来了大荒之年的灵光和无奈,没有竞争就没有排挤,收获也是独享其中。

能填饱肚子有了力气,未来的一切还是很有憧憬,他就会实施第二个法子,在下湾村开设粮油税门,搞一个清水衙门出来。

日后,他会考虑再寻个婆娘回来,给他生几个孩子……

“哈哈哈……”

胡一水为自己编织起来的美好而欢欣鼓舞,竟然忘掉了饥肠辘辘,开心的彻夜难寐。

他似乎有种预感,破屋破褥,家徒四壁的房子,日后定能金碧辉煌,养两条高大威猛的犬兽,带着它们撵村子里土狗,让讨厌他的那些牲口上气不接下气的跑,直到口吐白沫再罢休。

胡一水所有的想法和计划,在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付诸行动。

左手锄头,右手是带盖儿的柳条篓子,背后还挎了一个凹凸破旧的军用水壶。

这水壶打他记事起就在这个屋里挂着了,他曾经问过父亲这水壶的来历,父亲说这是日本人的,胡一水很惊讶那日本人的东西咋就能跑了自家,父亲没有细讲,只是淡淡的告诉他,早年从别人手里得来的。

继续追问,也没有下文,索性也就不过问了。

胡一水这一副装扮出了院门,走在村里大道上瞬间引来人们一阵窥探,众人相互窃窃私语,胆大的婆娘们嘲讽的问他干嘛去,他半个字也不回复,只顾走自己的路,任人在背后议论纷纷,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自己。

胡一水心里嘀咕着,丘陵黄土山在自家那一头该多好,自己就不用途经这人多眼杂的破地方,也不用被别人取笑找乐子。

他饿着肚子迎着日出,赶着日落结束第一天的围猎,虽然没有想象中的硕果累累,但是也算收获颇丰。

他靠自己的努力,总算可以大口的饱餐一顿肉食了,当那股味道从锅里冒出来的时候,胡一水难掩满脸的兴奋,他不管不顾那黄鼠肉烫不烫,随手一提,捧在手里大口的吃了起来。

刚津津有味的吃了两口以后,他忽然间停了下来,整个人呆呆的定在了原地,如果不是黄鼠肉还冒着热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空间在这个时候静止了一般。

几秒过后,胡一水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扫视了一遍后,猛然蹲下身子抽泣了起来,一会有些泣不成声。

第一步,他是迈出去了,长久以来半饱的饥饿,终于在这个夜里得到了安抚,身体和灵魂得到了舒展。

那一夜,他睡的特别安稳,睡的特别舒适,梦里没再四处找东西吃。

接下来在野外刨食的日子里,他偶遇了邻村挖野菜的秦寡妇,这两个人一来一回,没多久从生疏慢慢熟络了起来。

日子久了,胡一水和秦寡妇开始偷偷摸摸了起来,胡一水除了刨食,就不停的往返于两个人所住的村子,尤其是多在夜里。

随着时间一长,他们的暧昧被两个村里的人传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难堪的流言蜚语也随之多了起来。

胡一水心想与其被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索性就这么着吧。他不顾秦寡妇的难为情和扭扭捏捏,硬是把那女人和她的孩子接到了下湾村,水到渠成的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新生活,做了露水夫妻。

再次新婚蜜月刚过,胡一水也开始进行自己的第二个计划了。这个计划,确切的说是针对下湾村所有的村民而进行的。

他不顾秦寡妇的阻拦,没有任何犹豫,果断而又坚决。

拦路,收面!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胡一水会在自家门前的石拱桥上架起了一道拦路虎。

当村里男女老少被他的举动惊掉下巴的时候,胡一水所有的人生改变,也就是从这道讨食的栏杆重新定义了,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了开来。

胡一水用一截长长的树干,开启了自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他所要的不多,只要村里哪户人家要打这里过,一户三天交他一小碗粮食米面,村长书记也不例外,谁赖账都不好使,就是这么的豪横。

胡一水通告了所有乡亲,上交的粮食他不挑三拣四,爱你们给我的是什么面,不讲究好赖,黑豆杂谷我也不挑大小,只要是人能吃的就行,统统来者不拒,俩字,“照收!”

什么都不上交的人家,那就不好意思了,想出这下湾村的话,那你们自寻出路。

刚开始没有急着要出去的村民,是完全不接受他的行为,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被他的拦路虎所威胁到。

大家要么绕路要么爬坡,一绕就是半里地,一爬就是好几坡,沟沟壑壑坎坎坷坷极不方便,时间久了次数多了,谁也扛不住找活罪受,骡马牛车出行太不方便了。

没一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妥协了,胡一水的清水衙门终于迎来了门庭若市,石桥一下子又回到了往日的模样,人来人往,牲口成群结队。

大家都顺了他,定时小碗上供,胡一水这么一搞,也成为了下湾村一件从古至今,前所未有的大笑话,隔壁村子有人也要学他干事,结果被打的头破血流。

对于胡一水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之前是众人笑话胡一水的懒惰和揭不开锅的破灶,而如今正如胡一水跟秦寡妇说的那样:这下湾村的人呐,谁都不会想到我胡一水也会有笑话他们的一天。

下湾村被胡一水占尽了风头,虽然不是大苦的年代,但是三天一小碗米面那是实打实的给了人家,还不是人家来收的,是大家亲自给他送到桥头的。

开始有些人感觉这样完全是宰杀劳苦人民,必须要铲除村里的这颗毒瘤,恢复往日的阳关大道。乡里也曾来人劝解过两次,都没有达成有效的和解方式,胡一水不想再听别人苦口婆心的说教,礼节性的送了大家一个人情,退让了一步,三天一碗改成了六天一碗。

他认为自己对下湾村的乡亲们已经很仁义了,不能再作出更大的退让了,更别提什么让他拆了这道关卡,没得商量自己绝不会龟缩后退。

反正,最终结果就是多会我脱贫了,我几时移开这道拦路虎,就这么简单的事。要不然呐,你们自己再往远些建一座桥出来,走你们的道。

拿他表哥的话来说了,你胡一水尽说的屁话,去哪再建桥?村口那些平坦之地就那么点大,并且还是你们家的碾场,你不同意,谁能再拉一座桥出来,难不成让大家在山上开条路出来吧!

胡一水才不管他们的吵吵嚷嚷,拉开弓就没有回头的一说,死活就要靠这门口的活命桥了。

你们称为它是阴曹地府的通关桥,那你们就是鬼不鬼,人不人的东西。

我就叫他胡家桥。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