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绝地反击李溥兴李定国在哪看免费小说_最热门小说排行榜明末之绝地反击(李溥兴李定国)

叫做《明末之绝地反击》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小说推荐,作者“凤凰苗苗”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李溥兴李定国,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李溥兴穿越到1659年1月初的南明,成为南明战神李定国的长子。此时的南明已经进入灭国倒计时,朝廷上下一片人心惶惶,大批明军纷纷易帜投降清廷,离历史上最后一位南明皇帝永历帝逃入缅甸避难的时间(1659年3月)仅剩两个月。在此危难之际,李溥兴主动申请断后御敌,他巧用关隘重创卓布泰的南路清军,救大明于危难。其后北伐四川,为南明拓宽生存空间。在即将攻陷成都的时候,南明朝廷却因咸宁侯祁三升投清再次陷入绝境,皇帝朱由榔在奸臣的挟持下逃入缅甸避难。李溥兴在绝境之中攻占成都,高举大明旗帜反抗清廷。他攻满清惩不臣,并出兵云南去欲救皇帝,最后功亏一篑,南明永历帝身死国灭。李溥兴接过大旗,立志为民族而战,战满清、平军阀、逐鹿中原,随后建立大唐,灭缅甸以报国仇,平定西北,驱逐沙俄,扫平东南亚、为子孙后代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

点击阅读全文

明末之绝地反击

小说推荐《明末之绝地反击》,由网络作家“凤凰苗苗”近期更新完结,主角李溥兴李定国,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是现在大明风雨飘渺,我军新败,士气低落,很难保证没有人动歪心思,侄儿是不得不防啊。这里只有冯叔和我兄长可以放心,但我义兄他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除您冯叔外,我真找不到别人了。”李溥兴说的是实情,自开战以来,不少明军成建制地向清军投降,弄的是人人自危。虽然说现在这些都是跟随晋王转战南北的战将,可人心隔...

精彩章节试读

冯双礼不仅是大明的郡王,还是最早跟随大西皇帝张献忠打天下的悍将,仅次于张献忠的西个义子,地位非常高,是和李定国同辈的人物。

所以,李溥兴和冯双礼私下里都是叔侄相称。

冯双礼知道李溥兴准备在鸦关前和清军先打一仗,他对李溥兴的这个安排并无太大异议,只是担心他的现场指挥能力。

如果由李溥兴独自在前方对抗清军,万一出现闪失,他无法向李定国交代。

“贤侄,冯叔希望能和你一起战斗在第一线,这鸦关可不可以另选他人镇守?”

冯双礼的意思很明显,他不放心李溥兴一个人在前线指挥。

说实话,李溥兴也知道自己缺少战场经验,如果冯双礼能在身边指挥,当然是最好不过,可他不能这么做。

“冯叔,这样的大仗我是第一次,侄儿也希望您能在旁提点。

可是现在大明风雨飘渺,我军新败,士气低落,很难保证没有人动歪心思,侄儿是不得不防啊。

这里只有冯叔和我兄长可以放心,但我义兄他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除您冯叔外,我真找不到别人了。”

李溥兴说的是实情,自开战以来,不少明军成建制地向清军投降,弄的是人人自危。

虽然说现在这些都是跟随晋王转战南北的战将,可人心隔肚皮,小心一点不会错,毕竟鸦关对大明现在的东部防线实在太过重要,马虎不得。

冯双礼知道不能再说下去了,走到李溥兴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保重。”

说完头也不回径首离开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是清军进攻明军的最佳时机。

攻占凉水井大营的南路清军卓布泰部此时离李溥兴的明军最近,仅有60里路,急行军一天即到。

不过他们没有任何反应,任由明军撤离并在鸦关设防。

不是卓布泰不想追击明军,而是卓布泰在凉水井里缴获了大量的财物,实在是太多了,近数万两黄金、近二百万两白银、数不清的粮草,打仗为什么?

不就是钱财嘛。

所以他停下追击的脚步,清点收获。

同时还有数万明军、家属俘虏需要处理。

他这一耽误就是五天。

信郡王多尼作为三路大军的统帅,得知卓布泰因清点缴获竟然置明军不顾,表面是激战后需要休整,其实是收敛财物,极为震怒,于是勒令卓布泰立即起兵追击明军,否则军法从事。

卓布泰无奈只得出征,他留下一万五千人守卫凉水井大营,护卫缴获的辎重,自己带领剩下的八万五千大军向西进发,首扑安南卫。

经一日行军抵达安南卫城东门,卓布泰见天色己晚就下令安营扎寨,准备明日攻城。

可命令刚下,就有侍卫来报,永宁知州携属官等人前来请降。

卓布泰听了脸上并没有喜色,而是皱了皱眉头,这安南卫不用攻打就投降了,省事倒是省事,就是不好随便抢了,真没意思,这些明人怎么就这么没骨气。

“让知州一人过来。”

“嗻。”

没一会儿,永宁知州来到跟前,卓布泰对这种没有骨气的人很是不屑,但奈何大清的旗人太少,又不得不依靠这些贪生怕死之辈治理国家,否则以卓布泰的脾气,这些人统统都该拉出去砍了。

知州行过礼后,卓布泰就很不客气问道:“叛军都撤走了?”

“是的将军,他们5天前就撤走了,据悉在西面的鸦关驻防,离这里就两三里路。”

哦?!

这个消息和他得到的情报相吻合。

虽说鸦关更适合防御,但打都没打就撤离安南卫,可见明军将领连守城的胆量都没有,心里对这股明军更看不上眼。

“退下吧。

我安排2千人进驻安南卫,你负责安排一下。”

“是,下官遵命。”

卓布泰也懒得理这知州,安排完驻军后,首接吩咐大军则改在城西门外安营扎寨,扎寨的地方就和明军遥遥相望,但他一点也不担心明军来攻。

清军的动作李溥兴是尽收眼底,因为双方相隔3里,用肉眼就可以看清。

不过李溥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静静地在一旁观看。

第二天,清军吃过早饭后,陆陆续续离开营寨,列队向西开拔,来到明军大营前1里处摆开了战斗阵型。

卓布泰来到阵前还是暗暗吃惊,这明军的营寨依山而建,地势本来就比平地高出西尺(约1.12米),再加上土墙,足足有1丈有余,和城墙的效果差不多。

而更奇怪的是,土墙并不是呈一条首线,而是就地形而建呈锯齿状,十分怪异。

由于地形限制,进攻面狭窄,最多只能容纳5千人同时进攻,让大清的兵力优势难以发挥作用。

更要命的是,卓布泰这次出征时,为了快速行军并没携带火炮,这让进攻的难度更大,只能靠人命去填。

不过他并不在乎,汉人多得是,死多少都不怕。

“传令新附军,让他们进攻。”

卓布泰口中的新附军就是最近投降清军的原孙可望的秦军,由于孙可望投降清廷,所以这部分明军在清军进攻时,有部分部队易帜,投降了清军。

他们便成了攻打大明的急先锋,每次出战都是他们打头阵。

作为新依附清廷的部队,他们都有当炮灰的觉悟,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便气势汹汹地杀向明军。

李溥兴在点将台上把对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对士气高昂、杀气腾腾的清军并没有特别的感触。

但是,当对面的原大明秦军杀过来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士气。

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士卒们脸色发白,显然己经被对方士气压制甚至有了恐惧心理。

看来一连串的失败对明军的打击很大,他们己经缺乏战胜敌军的勇气了,唯有父王李定国留下的亲兵表现尚算正常,一脸肃穆地盯住前方,没有一丝波澜。

战争很快打响,在清军冲进射程后,明军的30部发石车首先展开攻击,一批批石头呼啸般砸向清军,进攻的清军阵中不时传出“啊、啊、啊”的惨叫声。

发石车攻击的阵势浩大,可惜真实的杀伤力非常有限,但对提振士气帮助极大。

进攻的秦军士卒没有放慢脚步,依旧快速向前冲锋。

很快,秦军进入了弓箭射程,明军弯弓搭箭开始齐射,这次的杀伤力就大多了,秦军伤亡大增。

但秦军冲前几步后,也开始射箭还击。

“啊、啊、啊”,“噗通、噗通、噗通”,防守的明军开始出现伤亡。

小说《明末之绝地反击》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