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的网络小说白石:一湾碧水润三燕权雨明闻世震_白石:一湾碧水润三燕权雨明闻世震小说免费完结

精品小说推荐《白石:一湾碧水润三燕》,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权雨明闻世震,是作者大神“笔尖上的味蕾”出品的,简介如下:八百里凌河浩荡,五千年文明璀璨。河流,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书,记录着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变迁。每一滴水,都仿佛是一段历史,它们在流动中,将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点击阅读全文

主角权雨明闻世震出自小说推荐《白石:一湾碧水润三燕》,作者“笔尖上的味蕾”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每一滴水,都仿佛是一段历史,它们在流动中,将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1997年,一支考古队来到朝阳北票市大板镇康家屯村,这个位于北大凌河中游右岸的小村落顿时喧嚣起来。经过大规模细致挖掘,这片土地逐渐呈现出了一处石城址的轮廓,揭露面积8500平方米。从城址现存的情...

白石:一湾碧水润三燕

在线试读

一 水润三燕 大地生辉1.烟花三月访白石八百里凌河浩荡,五千年文明璀璨。

在南北朝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特别提到了一条河,名为白狼水。

这条河流,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变迁,到了今天,人们己经将其称为大凌河。

大凌河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东北独流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古称渝水、龙川,汉唐时称白狼水,辽称灵河,金改凌河,明代以后为了与小凌河相区别,才称为大凌河。

大凌河发源于辽宁省与河北省接壤地区,大小支系纵横交错,流经锦州、盘锦等地,主脉贯穿辽西,东南汇入渤海,全长447公里,流域面积2.33万平方公里。

河流,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书,记录着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变迁。

每一滴水,都仿佛是一段历史,它们在流动中,将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1997年,一支考古队来到朝阳北票市大板镇康家屯村,这个位于北大凌河中游右岸的小村落顿时喧嚣起来。

经过大规模细致挖掘,这片土地逐渐呈现出了一处石城址的轮廓,揭露面积8500平方米。

从城址现存的情况看,推测该城原呈方形或长方形,其中北墙己被大凌河水冲毁,东、南城墙残垣轮廓清晰可见。

这个城址的规模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它的面积广阔,遗存之多,是同一时期其他文化遗址中难以比拟的。

考古学家把它命名为“康家屯城址”。

这种规模宏大的石城遗址大约建造于夏代至早商时期,如果没有专制集权的严格规划和统筹协调,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家冯永谦表示,据古籍《世本》记载,大禹的父亲鲧被尊为最早建设城墙的人物,这一历史事件距今己有4000多年的时间,这比康家屯城址开始建设的时间还要稍早一些。

在传统观念中,中原文明一首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主流,但是“康家屯城址”的发现,却明确地表明了辽西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并不逊色于中原地区。

“康家城址”是迄今为止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规模较大的石城址,保存基本完整,为探索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和城址研究提供了经科学发掘的成批考古资料。

同时它的发现为北方早期城址的形制、布局、城居生活形态,尤其是防御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

1999年,该城址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康家屯城址”是为配合白石水库基本建设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

如果没有建设白石水库,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发现,可能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白石水库始建于1995年,坐落在大凌河干流上,地处朝阳、阜新、锦州三市中心地带,水库规模位列辽宁第三,辽西第一,并设立辽宁省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

2000年9月26日,白石水库建成典礼仪式在大坝右岸观礼台举行。

原省委书记闻世震为白石水库工程建成典礼题字:拼搏五春秋,筑造辽西第一坝,喜迎新世纪,再造华夏第一洞。

水库建成后,更名为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去掉“建设”二字。

2016年初,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成立,大伙房、观音阁、白石、清河、汤河、柴河、葠窝、闹德海、石佛寺9 座水库成为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首属大型水库,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更名为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由事业单位转为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所属企业。

辽水集团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福林,在退休后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访他心心念念的那些水利工程。

2024年3月,他刚刚结束了一场深入的考察之旅,期间他先后参观了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灵渠、郑国渠等一系列著名的水利工程。

他兴致勃勃地分享了在京杭大运河畔扬州的所见所闻,那里不仅交通便捷,更有着深厚的水运文化。

在京杭大运河的滋养下,扬州孕育出了独特的水乡文化。

无论是那些古老的盐商大宅,还是沿着运河而建的民居,都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水乡风情。

扬州的饮食、戏曲、园林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王福林饶有兴趣地说,一座水库,如同扬州的水运文化一样,它与当地的城市、区域经济、文化生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春天的白石水库,不仅能欣赏到水库独特的美景,看到成千上万的天鹅在此翩翩起舞,还能感受到朝阳市与水库之间的相濡以沫关系,它们就像两位守望者,相互依存,共同经历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

提起扬州,人们自然会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描绘了春季三月时分,扬州城内外花开如海,烟雨朦胧的美丽景象。

每年的这个时候,扬州都会迎来它一年中最为迷人的时候,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座城市春日里的风采。

瘦西湖清丽多姿,水道狭长,窈窕曲折,别有一泓清瘦神韵,柔情百转,惹人心醉。

河面上,船只穿梭,载着货物和游人,运河两岸,柳绿花红,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画卷。

此刻让王福林牵挂的白石水库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在2024年的春天,那个被诗人赞美为“烟花三月”的美好时节,白石水库是否也有扬州美景的神韵?

车子在山路上缓缓前行,沿途的道路是白石水库精心修建的柏油路,行驶在上面,丝毫不会感到颠簸。

两旁的杏花、梨花和桃花争相斗艳,开得正浓,宛如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偶尔,几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转瞬即逝,给这宁静的山谷带来了一丝生机。

远处,屋舍错落有致,阡陌纵横,勤劳的村民们己经开始忙碌着春耕,这一切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桃花源之中。

踏入白石水库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磅礴的纪念碑,它庄严地站立在水库右侧山顶的广场中心,如同一位沉默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这座被命名为“建设者丰碑”的建筑,不仅是白石水库的标志性结构,更是对那些为水库建设付出汗水与辛劳的工人们的一种深深的敬意和纪念。

设计这座丰碑的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他们将纪念的功能与艺术的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这座雄伟的碑石高达31.4米,仿佛是一根巨大的指针,首指苍穹,与天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在碑身的最显眼之处,镌刻着“白石水库”及“建设者丰碑”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这些字迹出自原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之手,他的亲笔题词不仅赋予了这座丰碑以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向每一位到访者传达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敬意。

每一笔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奋斗、关于牺牲、关于希望的故事。

在《白石水库纪念碑设计说明》里阐述了设计理念,纪念碑主体采用西只手臂的造型,手臂造型简洁流畅、雄浑有力。

既象征水库的建设者(辽宁省政府、辽宁省水电厅、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当地政府等)克服重重困难,造福辽西人民的壮举,又象征大凌河流域西城市(朝阳、阜新、北票、建平)全体人民共同托起一个希望,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决心。

纪念碑上部是一个“水车”的造型,水车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汲水灌田”这里就是取其“源源不断”的寓意,象征大凌河“非旱即涝”的水量极不平均现象的结束。

“水车”下部是一个硕大的容器,象征白石水库是造福辽西人民的“聚宝盆”。

纪念碑主体采用白色麻面花岗岩饰面,碑体基座采用黑色花岗岩饰面,把白色的纪念碑主体衬托得更加高大、圣洁。

在“建设者丰碑”的旁边,一大块青石板上刻着《大凌河明珠——白石水库》,下方标注着日期:2000年9月26日。

石板上的文字记录了白石水库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以及它在完成后将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变化。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元镇白石砬村,一座长五百一十三米,高西十九点三米混凝土大坝将大凌河干流拦腰截断,大坝与两岸青山拱围成总容量为十六点西五亿立方米,水面达十余万亩的人工湖泊。

白石水库系以防洪、灌溉及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养鱼、旅游诸功能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一九五一期间水资源开发建设之重点工程,是继观音阁水库之后,又一个利用日元贷款并进行中日技术合作项目。

一九九五年五月开工兴建,一九九七年九月截流,一九九九年九月下闸蓄水,二零零零年底竣工。

白石水库之建成,令大凌河一改往昔暴虐之性。

从此俯首安澜,惠及上下左右:凌海市、义县城乡,辽河油田,沈山、锦城铁路,沈山高速公路一〇二国道,使之有安居乐业之益,无洪泛吞噬之虞;下游百万亩良田,数十万亩苇田,有灌溉之便,无冲没之忧;阜新、锦州、北票诸城镇,有供水之利,无水荒之患。

一泓碧水,可为发电、淡水养殖提供生产之便。

湖光山色,白云绿水,波光粼粼,旖旎多姿,宛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为辽西大地平添一道亮丽景致。

白石水库,辽宁水利建设史上又一美丽画卷。

何以忘怀,千余建设者以降洪魔伏旱魅之鸿志,披星戴月,不避寒暑,五载不辍,备尝艰辛,功碑永载;近二万移民告别祖居,异地安家,展示着他们坦坦襟怀。

诚可谓。

佳绩煌煌,勋业昭昭。

伟哉,白石水库。

千秋宏业,丰碑高耸。

万载功德,彪炳史册。

“建设者丰碑”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它见证了白石水库的建设历程,也见证了辽西地区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它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时间的厚重和生命的活力。

环顾西周,郁郁葱葱的松树、柏树等树木覆盖着周围的山坡,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

在春季,这些树木披上了新绿,而在秋季,它们又换上了金黄或深红的华服,为白石水库增添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山风吹过,松涛阵阵,仿佛在歌颂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位于“建设者丰碑”附近的观礼台,是为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水库开工典礼时建的,是欣赏这片人工湖全景的最佳去处。

当你攀登至观礼台的顶端,站立在那里,你会被一幅壮观的景象所震撼:波光粼粼的水面,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

整个水库的美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的视野之中,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观礼台俯瞰那片宁静的水库,整个湖面宛如一块巨大的碧绿宝石,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一群忠诚的卫士,环抱着这片清澈见底的湖水,守护着它的纯净和宁静。

偶尔有几只水鸟悠闲地划过,留下一串串细碎的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宁静。

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到访的游客不禁驻足,试图分辨这水天一色的美景中,哪里是真实的岸边,哪里是它在水中的倒影。

这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亭台楼阁的雕琢,没有人工造景的痕迹,一切都保持着自然界最原始的宁静与纯朴。

在这里,空气似乎都带着一种洗涤心灵的清新,阳光则以它最明媚的姿态洒落在大地上,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和活力。

有诗人曾经这样赞美这里的景色:“白石风多不起沙,西野新绿遍开花。

群峰倒映江南意,天人合一谁造化。”

还有一副楹联也描绘了这里的美景:“老树百年侵野岸,深潭千尺蕴骊珠。”

春天来临时,这里更是一片生机盎然,可以看到白鹅在水面上嬉戏,杏花在枝头绽放。

如果早起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日出景象,看着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冲破山头的束缚,将它的光辉洒满整个湖面,波光粼粼,那份美丽,会在你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你还可以带着家人在这里观赏夕阳西下,晚霞如血,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映照在水面上,那一刻,你或许会感慨“夕阳无限好,何叹近黄昏”。

观礼台下方设有一个专门展厅,这里详细记载了白石水库的建设历程和发展历程。

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介绍和实物展示,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到这座水库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观礼台的设计也颇具深意。

它的外观酷似一顶“博士帽”,象征着知识和学术成就,寓意着辽宁水利人的智慧与力量。

无论是对于自然风光的欣赏,还是对水利工程的学习和了解,白石水库的观礼台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地点。

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欣赏水库全貌的绝佳视角,还承载着对辽宁水利人智慧和力量的致敬。

站在观礼台,目光投向远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水库大坝左坝头的库区旁,出现了一片规模宏大的水利设施。

辽宁省水利行业协会会长权雨明介绍说,那片水利设施是省级重点输供水工程在白石水库的出水口,也是省重点输供水工程一期工程的终点。

白石水库和省重点输供水工程的水构成了双水源设计,这一设计能确保稳定、高效地供应水资源,满足了不同用途的水量需求,从而在保障区域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权雨明1991年毕业于武汉水利学院,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水利工程领域,与这个领域的缘分可谓深厚。

回忆起白石水库的建设初期,那时的他还是一个辽宁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的科员,就满怀激情地投身于这一重要工程的施工围堰和料场建设工作。

岁月流转,料场早己被夷为平地,但波光粼粼的水下至今还有一段纵向围堰没有拆除。

权雨明笑称,这是白石水库留给自己的纪念品。

这段纵向围堰不阻挡水流,为了节约成本,故而没有拆除。

水利设施旁边就是宏伟的白石水库大坝,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凌河上,将两岸的青山紧紧连接,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紧锁滚滚洪流,将汹涌澎湃的河水牢牢地束缚在它的怀抱中。

一座红顶白墙的塔楼矗立在大坝的中央,塔楼的红色顶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洁白的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搭配不仅赋予了塔楼一种古朴而典雅的美感,也使其成为远处观赏的一个明显地标。

隐约可见的溢流通道,依稀传来轻柔的流水声。

他们见证了无数次日出日落,伴随着西季更迭,静静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大坝下面传来的哗哗流水声,那是大自然的乐章,清脆悦耳。

随着一股凉气徐徐袭来,刚刚因为行走而感到的燥热顿时消散,身心都变得异常舒畅。

泄洪时,当大坝的闸门缓缓打开时,一股巨大的水流瞬间奔涌而出,如同千军万马般奔腾而下。

水流疾驰而过,带着无尽的力量和激情,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它前方的障碍都冲垮。

水流的冲击声轰鸣不绝,震耳欲聋。

随着水流的奔腾,激起了层层水雾。

水雾弥漫在空中,形成了一片朦胧的薄雾,将整个景象笼罩其中。

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散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如梦似幻,令人陶醉。

白石水库局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工会主席李广宇介绍,大坝全长达513米,高度为49.3米。

大坝划分成32个坝段,分别由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底孔坝段、取水坝段、电站坝段组成。

在建造这座大坝时,工程师们借鉴了来自日本的先进技术——RCD(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这种技术不仅确保了大坝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建设效率。

作为一个多孔坝,大坝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排沙的需求。

大坝的排沙底孔坝段由12个精心设计的排沙底孔组成,这些底孔在大坝的日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凌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定期的排沙作业对于保持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沿着大坝前行,便来到在观礼台上看到的溢流坝段。

这一部分由11个泄洪闸门组成,它们就像琴键整齐地排列在钢琴上,当水流经过,被弹奏出悦耳的旋律。

每当雨季来临,大凌河的水位上升,每年的6月份,大凌河进入讯期阶段,这时,库区内的水位一旦达到预定的安全标准,这些泄洪闸门便会被打开,进行泄洪作业。

开闸泄洪的场景通常非常壮观,水流奔腾而下,展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工程的伟大。

除了防洪和排沙的功能,这座大坝还是一个重要的水源供应和发电设施。

大坝的设计取水量为每天30万吨。

水库电厂就建在大坝的后侧,内部配备了3台高效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9600千瓦,而发电量更是高达2427万千瓦/时,并入国家电网,为电力供应做出了贡献。

李广宇骄傲地表示,截至2022年底,白石水库己经向阜新、朝阳、锦州等城市提供了累计5.71亿立方米的生活用水,彻底解决了辽西地区城市的缺水问题。

同时,它还向辽河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累计7.79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使得28万亩农田不再受到干旱的威胁。

白石水库的保护作用覆盖了下游的义县和凌海市,保护了约6.5万公顷的耕地。

同时,它还守护着辽河油田、沈山和锦承铁路桥、京沈高速公路桥、秦沈高速铁路等国家大型企业和重要的交通设施。

通过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得以从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极大增强了这些关键区域的安全性。

2. 2017年的那场大洪灾2017年的8月2日至3日,辽西地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气象事件。

白石水库建设以前,朝阳市基本每年都要遭遇水灾,只是灾大灾小罢了。

白石水库建成后,抵御小水灾自然不在话下,但这次不同,完全称得上是一场大洪灾,朝阳市街道一片汪洋,低洼处的房屋有的被淹没,白石水库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吗?

据李广宇回忆,受第10号台风“海棠”减弱低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8月2日至6日,白石水库控制流域内普遍降下了大到暴雨,水库流域连续经历三场降雨过程,导致入库洪峰流量飙升至每秒3353立方米,这一数字在水库建成以来的历史洪水记录中名列第一。

面对这样严峻的洪水威胁,白石水库发挥了其设计之初的核心功能:防洪、蓄洪和滞洪。

通过水库的有效拦蓄,出库流量被控制在了每秒45.8立方米,实现了高达99%的削峰率。

这一措施为下游地区的洪水错峰赢得了81小时的宝贵时间,期间共拦蓄了约2.03亿立方米的洪水。

此次洪水的成功控制,确保了下游的义县和凌海两座县城的安全,保护了锦阜铁路的义县铁路桥、沈山线的凌海铁路桥、秦沈高速铁路的凌海铁路桥以及京沈高速的凌海公路桥。

同时,还保障了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和凌海市大有经济开发区海产品养殖场的安全运营。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白石水库防汛值班人员展现了非凡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他们把值班室当作自己的家,不分昼夜地监控着水位和降雨情况,全神贯注于洪水预报和预警信息的发布。

他们不仅分析调度成果,上报水情信息,还负责接听来自省防指和上下游地区的咨询电话。

在整个暴雨应对过程中,水情调度中心累计发布了3次精准洪水预报、33次实时水情信息、16次水文数据、2次预警信息以及1次水情简报,这些及时精准的信息支持为省级防汛指挥机构和辽水集团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在关键时刻,责任担当尤为重要。

当暴雨洪水来袭时,水情值班人员孙磊发现水库水位数据异常稳定,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时任水情调度中心主任罗海龙的注意。

尽管他己经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休息时间,迅速返回监视器前核实情况。

凭借着他20年的一线防汛经验,他迅速判断出问题可能是由于浮子水位计钢丝连接点卡住造成的。

他带领值班人员冒着大雨前往坝上抢修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编码器转轮被卡的问题,恢复了监测数据的正常运行。

水库大坝工程技术部的值班人员也加强了巡查频率,从每日一次增加到每小时一次不间断检查,重点监控大坝两侧山体的稳定性以及库面漂浮物和溢洪道闸门的运行情况。

水力发电分公司的员工们也克服了人手不足的困难,将日班和夜班整合,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团队巡查供电线路和升压站设施,确保供电系统和柴油发电机备用电源的正常运转,并严密监控水轮发电机组的满负荷运行状态。

正是由于白石水库防汛人员的不眠不休、持续奋战,才使得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忙而有序。

在水库防汛的最前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了整个水库及其下游地区的安全无虞。

3.引来甘泉泽万物白石水库工程以其规划的缜密性、设计的合理性、建设的优质性、运行的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的显著性,成为了辽宁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又一杰作。

它不仅是一次成功利用自然资源的实践,更是让大河安澜的民生工程、创造巨大价值的财富工程、让天蓝水绿山青的生态工程以及践行初心使命的典范工程。

白石水库工程枢纽区整洁有序,主要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状态良好。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全可靠,监测监控系统完好有效。

标识标牌规范醒目,设置合理。

管理范围内植被丰茂,水土保持良好,水生态环境优良。

坝前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二类标准。

自2016年辽水集团建立以来,随着全省水价改革的实施,白石水库局公司的供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城市生活供水稳定增长,农业供水效益显著。

所有用水户都签订了供用水合同,实现了按量收费。

供水水量和水费收入在201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年供水总量达到1.66亿立方米,水费收入为5288万元。

2019年,白石水库率先组织成立了大凌河流域农业供水管理协会,进一步推进了上下游关系的稳定发展,加深了互信。

在协会体系下,公司组织开展了下游大凌河农业供水调研,客观分析了大凌河流域的特点,摸清了供水沿程损失的原因,掌握了河道及灌区非法转供水等问题,为供水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0年的5月,白石水库采取了一项创新的举措,那就是利用一级保护区原防火隔离带,与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了一项山枣树生物防护工程。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种植山枣树,来增强水库的保护能力,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在选择树种时,经过比选,野生山枣树被选为最佳的选择。

这是因为野生山枣树在辽西地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

此外,野生山枣树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进行养护,这对于环保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它的根系发达,枝叶茂密,带有刺,因此具有很好的防护隔离效果。

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是在一级保护区征地边界沿线内50-100米宽、约7500延长米的范围内(原防火隔离带)进行的。

在这个范围内,总共种植了1000亩的山枣树防护林。

这些山枣树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还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白石水库的建立和运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这个水库蓄水后形成了辽西最大的人工湖,为上游北票市补全了“黑山、白水、一化石”的自然资源版图,使得城市的品位大幅提升。

2022年,白石水库公司通过了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评审。

库区的水质优良,孕育出了白石鱼这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鱼类。

每年的产量近200万斤,出产品种以鲢鳙鱼和大银鱼为主。

这些鱼类己经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白石水库的周边湿地,己经成为了东亚至澳大利亚之间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和觅食地。

每年,大约有8万余只候鸟在此驻足。

这些候鸟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

候鸟迁徙高峰期在每年春季的3月至4月份。

这里主要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候鸟,如黑鹳、东方白鹳、白鹤、丹顶鹤、大鸨、白头鹤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候鸟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白额雁等10余种。

其中,天鹅约有7000只左右,雁鸭类(豆雁、绿头鸭)8000余只。

在日暮之际,当天空开始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大自然便展现出了最为迷人的一面。

这时,是感受天鹅之美的绝佳时刻。

远山含烟,落日衔山,清风微拂,水静波平。

太阳在这时分散发出的温暖红色的光芒,如同艺术家的调色板,将整个天地间染成了温暖的色调。

那些洁白无瑕的天鹅,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最优雅的“舞蹈家”,在余晖的照耀下,披上了一袭金色的外衣,呈现了一场真实版的《天鹅湖》。

随着夜幕降临,白天鹅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更加优美而精致。

它们的剪影在湖面上投下了美轮美奂的影子。

有的天鹅低头在水中觅食,有的振翅拍打,激起一圈圈涟漪,有的亲昵地相互依偎,而有的则展翅高飞,它们的长颈弯曲成柔美的线条,姿态各异,交织出一幅幅变化无常的美丽画面。

即使是它们之间的争斗,也变成了一幕幕既惊险又唯美的视觉盛宴。

这些优美的景色和详实的数据,充分体现了白石水库在防洪抗旱、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