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韩韵恒创作的《小说的普遍价值》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以布斯的《小说修辞学》为理论依据,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一下文学作品与三观问题的关系,试着帮助题主打开心结布斯直言小说的普遍价值:小说中使我们感兴趣的,因而可以通过操纵技巧获得的价值,可以大致分为三...
第2章 在线试读
当时的标准和尺度而言,无疑存在三观不正的问题。
而以后代的标准和尺度而言,又不存在三观不正的问题。
再有,《红楼梦》中多处写到所谓的“男风”,以当时的标准和尺度,不存在三观不正的问题,而以后代的标准和尺度而言,肯定会质疑其中包含的三观问题。
所以,笼统地说文学作品有或者没有三观正的必要,是过于简单化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文学作品或者作者的三观问题呢?
既然文学的价值在于认知的(真)、性质的(美)和实践的(善)三个方面,那么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必然会在这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探索,并将这三个方面的探索融汇在具体的作品之中,文学作品必然会呈现出作者在这三个方面的探索,必然会反映作者的三观和在三观方面的探索。
对已有的价值体系进行个别的、局部的或者全面的否定,必然会在价值体系上提出新的标准,或者是个别的、局部的,或者是全面的。
如果具体的文学作品对现实的三观有所否定,那么必然会呈现出新的三观。
譬如说《红楼梦》,实质上在三个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在三观问题实现了突破,这里以《红楼梦》中写金钏之死为例,稍稍加以论述。
曹雪芹写金钏之死,采用了重复叙事手法,即多次叙述仅发生了一次的事件。
书中金钏之死,叙述了多次,出现了三个版本,又后文中反复提及。
第一次,由一个老婆子仆人来讲述,死的方式是投井自尽。
老婆子惊讶痛惜,袭人同情哀婉,宝钗反应谨慎,只称“奇了”。
宝钗提及金钏儿之死,也给出了金钏儿之死的另一种可能:意外失足身亡。
王夫人和薛宝钗彼此试探,相互隐瞒。
二人对话,纯粹是主子身份、成人话语,撇清责任、处理后事从厚从宽,事实真相、是非曲直无关紧要。
但二人处理后事的态度和作为,又不乏善意和宽容。
第三个版本,由贾环口中说出,死因是宝玉强奸未遂,金钏儿被打一顿,赌气跳井自尽,死相极为难看。
金钏之死沉重打击了宝玉。
第三十四回,宝玉入睡,梦见金钏儿,“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
透出金钏儿之死在宝玉心中引发的隐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