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禾木《苏坟传奇》_(苏坟传奇)完结版阅读

《苏坟传奇》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东坡禾木,《苏坟传奇》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小说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无年无月无日,北宋都城汴梁大相国寺禾木方丈正在敲鱼禅定,木鱼惊裂,禾木大惊曰“不详”数日后方知,西蜀眉州县丞报,当地飞走一山巧,汴梁西南二百地外郏县县丞报,境内飞来一山,依山带竹落在嵩之阳,汝水阴后后人方知,此山专为大文豪苏轼墓葬而来,当地人称“小峨嵋山”禾木遂挂去大和尚印,前往“小峨眉山为东坡先生守志,当晚风雨电加,禾木疯了,

点击阅读全文

第3章 西林之壁


西林在何处,看了《苏坟传奇》才知道是庐山西林寺。一同前往的友人是谁,那只有东坡知道了,《苏坟传奇》中没有提到,笔者不敢私编乱造,作文得讲究点学科价值。

有着五千年古老文化中国有很多有意思而又很不容易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样的人、事、物有很多,这也是西方人眼中的迷,也许西方人觉得汉语难学习或者有时候外交沟通相对困难就在于此。比如,身处江西九江的庐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一座山。

庐山是什么,它又叫匡山、匡庐,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名扬天下,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可在一定程度上它不是山,是一座文化、政治交织的情结。

外出游山玩水总是充满各种期待,特别是像东坡这样的性情中人,寄情山水是文人的最爱,又有友人作陪。在相隔九年后的北宋元丰七年他第二次踏上庐山之旅,这次游览给东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东坡一进入庐山,就被山谷之秀丽深深吸引了,可以说,这是他平生所见之最,大有东晋名士行于山**上目不暇接之慨。二人束发纶巾,一派仙风道骨模样,徜徉在山谷雨露之间,卸去朝堂疲倦 。

沿着石板路而上,向山行约1公里路的山洞中,有一巨石横卧,截流山溪,东坡问当地人,才石被称作“醉石”,当年陶渊明先生隐居庐山南村时,常约山民在此石头欢饮。东坡放眼望去,醉石高约3米,宽4米,平滑如桌面,可坐近10人,仄斜呈不规则长方形。友人说,当地山民传言“陶渊明先生弃官归,亦常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痕焉。”,此石还被记录在《南史》当中。东坡先生将信将疑,说回京后要去史书上查阅,看得出他眼中流露出对归隐的羡慕之情,近日他正对王丞相(安石)有些更改祖制的做法感到郁闷。

正说着,山鸟飞过,翠声转月穿山。东坡携友人,走下石板路,向醉石走来,要一睹风采。可惜岁月无情,久经风雨侵蚀,酒痕已在依稀朦胧之中。东坡正欲尝试醉卧其上,忽然烟雾缭绕,一阵仙风吹过,一道士模样山人出现在醉石旁。东坡与友人并不觉得奇怪,庐山的传说太多了,得道升仙的高僧大德本就很多,听说山上的西林寺中更有大德高僧,本次他二人进山就是冲着西林寺而去的。山人开口说,他是本地山神,在此守醉石已有五百年,当年渊明先生说五百年后将有其好友出现,醉石上将有诗文显现。这时二人才注意到,醉石一阵通明发光闪闪,诗刻印其上。诗曰: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

干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

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

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

五柳今何处,孤松独还青。

若非当日醉,尘梦几人醒。

正当二人惊诧时,山神随风隐去,阵风吹过,“渊明先生交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此等候五百年,将去上界交差去了“。东坡与友人稽首拜谢。东坡说,早知渊明先生高阶,这里就是他的故乡,当年不为不斗米折腰,初隐“上京”,就住在星子县白麓乡的玉京山鹿磨盘岭附近,他的陋室背依庐山,面向鄱阳湖。既可赏群峰嵯峨,又能观平湖浩渺,有良田可劳作,通舟楫之便利。当年他卸去官场的厌倦,“六载去还归”,从此和爱妻把酒、儿女绕膝的动人情景,也让我羡慕、感慨万分。一首《归去来兮辞》坦露心声爽意。先生一生嗜酒,常常酒助诗兴,以致于白居易先生说陶渊明的诗文是“篇篇劝我饮”,今晚咱们也“斗酒诗百篇“,一醉方休。

二人相视而神动,哈哈大笑继续向庐山深处而去。

醉石一游,不觉时间已近午时,二人已有些饥肠辘辘。遂下定决心专心观赏风景,抓紧赶往西林寺,争取赶上吃斋饭。

正当二次专心致志往前赶东林寺,忽被一“溪口”长河阻隔,有溪水从大汉阳峰沿康王谷涓涓而下,到此已经汇成一条宽达40米,深达3米的小河。行人过此,须借助小船而渡。二人正在犯愁,有一僧从小河上游乘船而下,转眼间来到东坡二人眼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在此恭候东坡先生多时。”东坡先生还没回过神来,该僧拿出密信一封递与东坡说,“受吾王邀请,请先生光临寒舍一游”。东坡与友人相视而忘,不知所以。东坡拆除封印,打开信笺,上书“楚怀王后人熊之易,拜请东坡先生”。

此时,阳光直射庐山,云烟散去,微风不燥。东坡二人此时又渴又累,顾不上许多,随此僧登船而去。藉舟逆流而上,两岸由阔转狭,随之远远望见一谷口,僧人说,“此口进去,就是康王谷了,又叫庐山垅。康王者,就是楚怀王之子熊绎。当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最后伐楚,灭楚时,康王避难此谷中,秦大将王翦,在后急追不舍,忽然天降下大风大雨,大如瀑布,瀑布内外如同花果山两个世界,王翦带领大队人马不能前进一步,王翦忽然大叫一声落得马下。康王因此得脱,从此他将此地视为福地天间,隐居谷中不出。”康王谷因此而得名。此事《南康志》有记载,东坡先生转身对友人说原来他不信此事,看来此异象不假。那僧道,“熊之易就是康王熊绎的后人”。此时,东坡二人有些明白。

东坡二人在僧人的帮助下,乘小舟慢慢前行,迎面高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去路,也许这正是那夜大风大雨中的“瀑布”,王翦正是被它所吓退兵。小船由此进入谷中,水流湍急,三人不得已弃船登岸。僧人引路,再前行约二公里,突然东坡二人眼前豁然开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东坡与友人同时感觉到,这就是渊明先生所说的“桃花源”了,也是先生一辈子辞去官场追求的梦想所在。

原来,北宋元丰年间正是盛世,士大夫们生活日趋富裕稳定,生活方式也日趋个性化,向往田园隐居生活也逐渐成为流行时尚。

只见康王谷里真的是别有洞天。这里田畴整齐,屋舍俨然,鸡鸣狗吠,炊烟袅袅,一片祥和与宁静,好一派世外风光!沿溪岸继续前行,两岸桃花灿烂,桑竹吐嫩,溪间鱼游虾嬉,真是跟《桃花源记》记载的内容一模一样。这让东坡二人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直让友人一直掐自己胳膊,怀疑到底是不是今天升仙了。

二人正在如醉如痴,僧人引导他俩进入一座小院,熊之易昨夜修行禅法不寐,有些沽酒微醉状态,看到他久仰大名的东坡先生来了,直接迎到大门外,说东坡先生是渊明先生再现,对他的诗词顶礼膜拜,缠着东坡先生一定要留下墨宝。

东坡先生进得屋子来,看到他的好几本作品在桌子上。熊之易说村里附近的人也都很仰慕东坡先生的才气。正在此时,附近村里的农夫、山人一看到他,就纷纷朝着熊家赶来。很多人叫了起来:“苏子瞻来了!苏子瞻来了!”情形简直如同今天追星族看到了自己的偶像。苏粉丝们又返回去叫喊自己家人,路上奔走相告,这都激起了东坡先生做诗兴致。他被众星捧月,情不自禁间,就在熊家书房,做了一首绝句。内容如下:

芒鞋青竹杖,

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

人人识故侯。

能在传说中的桃花源,被众人高度认可。东坡先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东坡先生被康王谷村民热情接待,享受各种田园美味,连自己独创的“东坡肉”这里都做出了他想不到的味道。

正在二人飘飘然,陶醉期间时,忽然凉风吹来,二人被惊醒了。身边的僧人早已不见踪影,弄了半天二人还在“溪口”长河岸边发呆。他俩都觉得很是奇怪,难道又遇到了神仙?

说来也怪,二人肚子不再饥肠辘辘,反而有些微醺,手里各拿一本《桃花源记》。

沿着“溪口”继续上行,忽闻桃花香气扑鼻。沿着桃林中细径前行,看到有“花径”二字刻在石上,侧旁一古亭耸立,书篆三字“景白亭”。

只见清风习习,翠柳丝丝,亭前山后,桃红梨白,点缀在青枝绿叶之中,真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庐山山高地深,时节绝晚,风情依然万种。

朦胧中,二人好象走到了桃花密林纵深。这儿桃花红似火,桃树密如网,无门可入,无路可行。正在踟蹰间,忽见桃花林里人影绰约,一位身着粉衣素裙,长得十分美貌的少女,备了泉水、香茗,在清静的林荫之中,摆出桌椅,好似正在等待他们。仙子拨开花枝,飘飘然来到二人面前,深深地向东坡施了一礼,笑吟吟地说: “我乃此地桃花!刚才从醉石山神那里得知是东坡先生来游桃林,欲进无门,特来为君引路,为先生洗尘。东坡二人实在受宠若惊,连连还礼,问女子此乃何处?女子说“这就是当年白居士游庐山碰见的那片桃林,我已经在此清修四百年了。王母娘娘说,四百年后我将遇见眉山菩萨来此,化我成仙,难到正是今日,那我可要感谢东坡先生。”

东坡不得不双手迎茶,受茶一杯后,就靠在躺椅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只见,那女子轻拂双袖,桃花林中当即闪出一条小径。东坡随着桃花仙子进了桃林,真是满园桃花满园春,彩蝶纷飞,蜜蜂嗡嗡,桃花瓣随风飘洒,落在东坡身上,发出阵阵奇香。东坡兴奋极了,踏着回廊百转、似断又续的通幽曲径,走了一程又一程,似乎总是走不到尽头。真是春深似海啊!女子坚持让东坡先生留下墨宝,东坡推辞不过,作诗一首。诗曰:

桃仙若无素,

相识不相亲。

要识桃仙面,

他年是故人。

一阵香气扑来,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方才有点过于飘飘然,失态了。为了弥补尴尬,他又连着补了以下四句。

自昔忆清赏,

初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

真个是庐山。

这时候他显然要冷静得多,不再是热血沸腾、脚踩棉花的感觉。边写边连声赞叹说: “好景,好景呀!” 坐在一旁的友人忙把他推醒。原来为南柯一梦。东坡把梦中所见说了一遍。友人连忙说“趁你刚才熟睡,我刚才周边探查一遍。距离此去不远,确有一片桃林。” 东坡自然高兴。于是二人便来到了桃林,果然是花开数里,艳似红云,路曲林深,蜂蝶争飞,与东坡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只见他的两首绝句,刻在桃林深处青石上。石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 “花开有情, 咏留诗人。”

此时的东坡,已经面若桃花。

不知不觉间,过了这片桃林,二人就来到了西林寺。西林寺是东晋年间百年古寺,方丈也是大德高僧,诗文功底了得。但是在东坡面前,他不敢造次,也是东坡的爱慕者,敬过香茶之后,就笑着向他求诗。

东坡正欲推辞,只见丈室禅桌上摆放一本陈令举的《庐山记》,东坡随手翻了翻,看到里面谈到徐凝、李白诗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觉失笑”。忽然一种不吐不快的爽快,当场笔走龙蛇,写了一首绝句:

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

不与徐凝洗恶诗。

东坡二人在西林寺住持僧人的陪同下,深度游览了庐山,前后逗留十多天,山南山北,都游览了一遍。他觉得庐山的胜景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拣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有漱玉亭、三峡桥两处,各作一首诗。但是,在游览的路上,脑子里还是想着那本书中关于徐凝、李白诗的议论。也许觉得有些文人相轻,也许是觉得不能对不起前辈,东坡一直觉得他写的那首绝句不算成功,或者是过于激动,或者是拘于某事,没有体现出他的潇洒旷达。

当游览结束返回西林准备下山时,面对西林古寺,他忽然若有开悟,便在前辈题诗的那堵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点此继续阅读《苏坟传奇》

点击阅读全文